Quantcast
Channel: 硬體評測 (Hardware Review) | 老貓測3C
Viewing all 16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國外募資Mac超薄矮軸藍牙鍵盤進軍台灣長賣!Keychron K1 v2 極輕薄無線機械式鍵盤 拆解評測

$
0
0

Keychron K1 機械鍵盤之前美國 Kickstarter 開放集資獲得超過新台幣1,000萬的成績,現在終於進入台灣市場,並且不用再募資,直接在官方網站購買就能收到產品!而且還升級為Keychron K1 Version 2版本(老貓本篇以Keychron K1 v2來敘述),是最新的版本。Keychron K1 v2鍵盤主打的是Mac族群,提供100%全尺寸(104鍵)80% TKL尺寸(87鍵)版本,內部採用2000mAh電池規格提供雙模連線支援,為有線與藍牙3.0連線。內部採用 Fraly 機械矮軸(青軸)設計,總行程約為3.0mm,讓整體的高度降到18mm超薄設計,比一般機械式鍵盤低上許多。燈光擁有18種以上RGB背光效果,按一下就能立即切換燈效。目前台灣購買平台為台灣Keychron官網就能買到,依尺寸、語言類別價格最低新台幣2,590元起,最高也只要3,190元!

想要了解更多鍵盤知識與討論
歡加入老貓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qmore/

Keychron K1 v2 藍牙無線機械式鍵盤提供100%、80%尺寸設計,最多人用的規格

目前Apple原廠Mac鍵盤都是以薄膜式結構為主,近幾年最新推出的蝶式鍵盤也並非為機械式鍵盤,也就是說無法買到Apple原廠的機械式鍵盤。如果真的要使用機械式鍵盤,只能往非Apple廠商去選擇,只是支援性卻沒這麼簡單。放眼至其他機械式鍵盤,多數以Windows系統的思維在設計,插入Mac電腦皆屬於標準的USB鍵盤。雖然近幾年完美支援Mac系統的機械式鍵盤越來越多,但相較下仍屬於少數。Keychron K1 V2 極輕薄無線機械式鍵盤 是以Mac使用者為出發點,讓Mac玩家有新機械式鍵盤選擇。

台灣頁面→ https://backme.tw/ref/DWY5b/

之前在國外Kickstarter集資的版本屬於Keychron K1 V1版本,而現在台灣Keychron上架的屬於Keychron K1 V2版本。其差異性主要是更改的燈光切換按鍵位置新增右Ctrl按鍵、鍵帽上同時提供Windows/Mac配置、針對Windows系統韌體最佳化,可以不用按Fn鍵就能送出F功能訊號。由於老貓手中沒有Keychron K1 V1版本,只能從官網的資訊介紹給各位。無論如何,對於台灣使用者來說,就是最新的Keychron K1 V2可以放心。在美國的Kickstarter頁面下,有提到Keychron K1是交由中國川東電子所代工生產,目前市面上許多鍵盤也是由川東生產,這邊老貓就不再著墨太多。

▼ Keychron官方提供的 K1 V1與K1 V2的差異。

Keychron K1採用超薄矮軸設計的機械式鍵盤,尺寸分為80%、100%的設計。關於機械軸的介紹,老貓稍後章節會來介紹,這邊先簡介一下尺寸差異。一般正常的鍵盤我們稱之為100%鍵盤,如何是少了數字鍵區則稱為80%鍵盤,國外會有TKL(Tenkeyless)的說法。如果再往下縮減,可能就是75%,甚至是60%,不過由於本篇鍵盤沒有這些設計,就不再深入探討。

在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鍵盤,是以全尺寸100%設計為主流;至於80%鍵盤的特色是節省了數字鍵,因此擺放在桌上可以省下不少空間。如果是運用在遊戲中,可以讓鍵盤、滑鼠間的距離再縮短,操作習慣會更佳。只是有些使用者還是習慣從數字鍵區打數字,因此80%鍵盤的喜好會明顯有些差別,這部分可以看大家對於自己習慣性的操作如何。以通論來說,因為主鍵位區也能輸入數字,除非已經習慣數字否則80%也是不錯的選擇。Keychron K1 V2在尺寸規格來說,便提供了100%、80%共2種尺寸給使用者進行挑選,老貓本篇介紹的就是80%尺寸的Keychron K1 V2 極輕薄無線機械式鍵盤

▼ Keychron K1 v2 的彩盒設計非常樸素,都是以黑色低調為主。

▼ 在拆開 Keychron K1 v2 的彩盒前,要注意前面的封模貼紙設計,在割開時務必小心,才能確保彩盒整體完整性。

▼ Keychron K1 v2 的配件,包含鍵盤外還有拔鍵器、說明書、鍵盤配置手冊、USB Type-C to Type-C線材、Windows增補鍵。

▼ Keychron K1 v2 的正面外觀,本篇老貓撰寫的版本為80%尺寸設計的英文版,另外還有80%中文注音版,以及100%中文注音版。

▼ Keychron K1 v2 多種角度外觀。

Keychron K1 V2在外觀顏色為黑色系,沒有上蓋的設計直接將內部的黑色金屬版外露,搭配薄鍵帽可以讓視覺更有質感。不過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底部的設計是採用鋁合金設計,雖然從照片來看不太顯眼,但實際摸在手上真的會覺得很有質感。至於左右兩側是採用塑膠設計,畢竟在無線的傳輸來說,如果全部採用金屬是會造成屏蔽問題,因此必定要有地方是採用塑膠。不過在兩側採用的塑膠是往內凹,因此在整體質感來說,老貓覺得真的不錯看。底部是透過4個腳墊來撐起鍵盤並提供防滑處理,這裡比較可惜的是礙於機構設計,並沒有提供腳架設計。因此Keychron K1 V2在使用上只有一種傾斜角度,如果希望要再斜一些的話,就要自行墊高鍵盤來使用。

▼ Keychron K1 v2 從側面來看非常薄,與一般機械式鍵盤完全不同。

▼ Keychron K1 v2 中間固定軸的是金屬板外,側邊與下方底殼是鋁合金材質,整體的質感表現很有特色。

▼ Keychron K1 v2 兩側則是塑膠材質,可以讓無線訊號順利發射出去。

▼ Keychron K1 v2 底部的設計,總共提供4個腳貼。

▼ Keychron K1 v2 沒有額外提供不同腳架設計,因此擺放在桌上只有一種高度選擇。

Keychron K1 v2 多系統支援

Keychron K1 V2的前側邊緣有調整開關可以設定2種主流支援系統,分別為 Mac/iOSWindows/Android之間選擇。老貓查詢Keychron K1 V2 的USB硬體資訊,VID 0x05AC屬於Apple名稱。因此在Mac系統中會直接辨識為Apple鍵盤,鍵盤最上方的F1~F12的快捷鍵功能支援性最高,呼應了產品強調Mac鍵盤的功能特色。當切換至Windows系統模式後,上方的F系列功能鍵無需透過Fn鍵就能隨時啟用。如果要送出多媒體鍵也只要搭配Fn鍵即可完成。

此外,最下方一排的功能列中,原始在Mac由左至右為Control、Option、Command、空白鍵、Commean、Option、Fn鍵;Windows模式會更改為Control、Windows、Alt、空白鍵、Windows、Fn鍵。換句話說,不會直接將Command轉化為Windows鍵來使用,是真正能達到雙系統都能習慣的鍵盤配置。在配件中Keychron也有附上Windows系統相關的鍵帽,提供使用者可以替換使用,不管使用什麼系統都能放心。

▼ Keychron K1 v2 的系統設計開關位於鍵盤後方邊緣,有Mac/iOSWindows/Android這2種選擇,直接切換立即改變鍵位功能。

▼ Keychron K1 v2 額外提供這些鍵帽,可以讓Windows玩家自行替換,讓鍵盤變成Windows配置設計。

▼ Keychron K1 v2 可以透過附贈的鐵絲拔鍵器來操作,請記得在拔鍵帽時不要太過於大力。

▼ Keychron K1 v2 官方所提供的雙系統配置圖。

▼ Keychron K1 v2 透過Thesycon USB Descriptor Dumper觀察USB資訊,可以看到VID為0x05AC,屬於Apple鍵盤編號,因此插入電腦時支援性最高。

▼ Keychron K1 v2 還有支援Siri、Cortana等語音助理,還有提供鍵帽來讓使用者替換。

▼ Keychron K1 v2 最上方的功能區,在Mac、Windows系統中操作會略有一些差異。

▼ Keychron K1 v2 提供的鍵盤配置表。

▼ 關於 Keychron K1 v2 的相關功能操作,都有詳細記錄於說明書內,這部分要詳細了解。

Keychron K1 v2 採用Fraly 矮軸青軸

Keychron K1 v2 的鍵帽採用ABS噴漆雷雕設計,是在透光的鍵帽上先噴上黑漆,再透過雷雕的方式去除字體後,就能讓底部的LED燈透光上來發亮。Keychron K1 v2採用的軸體外觀屬於豬鼻子設計,也就是拆開會看到兩個凹槽,目前許多矮軸也是採用此方式設計。但其實細節結構各家略有不同,因此就算大家都是採用豬鼻子機械軸設計,不代表鍵帽可以共用。

在彩盒內Keychron有附上一支拔鍵器,只要平穩地勾住鍵帽的四周就能拔除鍵帽。對於長鍵的設計來說,Keychron K1 v2採用平衡桿的方式設計,不過鍵帽底下沒有龍豆設計,直接將鐵絲固定於軸的兩側,再扣住鍵帽內的凹槽卡扣,不用擔心拔除鍵帽後不方便的問題。不過老貓還是建議初學使用者如非必要,還是少拔鍵帽為妙,畢竟無上蓋的懸浮鍵盤設計要清潔已經十分容易了。

▼ Keychron K1 v2 採用ABS噴漆雷雕鍵帽,其固定方式透過鍵帽鋸齒設計的塑膠卡扣,去固定於軸上。

▼ Keychron K1 v2 關於長鍵的設計,是採用平衡桿方式。從圖片中可以看到,除了長鍵外,連Tab、Caps Lock、左Ctrl、右Ctrl、\、空白鍵皆有鐵絲設計,穩定手感表現。

▼ Keychron K1 v2 的平衡桿機構不會太難拆,至於安裝回去時,要注意鍵帽的兩側是否有卡住鐵絲。

▼ Keychron K1 v2 的空白鍵還有延伸,插入鍵盤內部,避免空白鍵會左右搖晃。


募資60%超薄 Mac 專用配置!Vinpok Taptek 極簡機械鍵盤 評測

$
0
0

對於Mac玩家來說,最難的就是找到一把有著Mac功能,又適合自己的機械式鍵盤。選擇一般的機械式鍵盤,外觀走向就算好看,在操作習慣上還是以Windows鍵盤為主。老貓本篇介紹的Vinpok Taptek 極簡機械鍵盤(Vinpok Taptek Thinnest Wireless Mac Mechanical Keyboard),便是一支60%尺寸的矮軸機械式鍵盤,按鍵為Mac操作排列。此外還支援藍牙3.0無線連接。購買方面,Vinpok Taptek 正在台灣flyingV平台正集資販賣中,價格約從超早鳥新台幣3,100元、早鳥新台幣3,200元,到現在單人支持新台幣3,500元等方案,截至目前已經突破新台幣470萬,正邁向新台幣500萬元!

想要了解更多鍵盤知識與討論
歡加入老貓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qmore/

Vinpok Taptek 極簡機械鍵盤 完全以Mac為主

Vinpok Taptek 極簡機械鍵盤 不只有在台灣集資,還有在美國 Indiegogo、日本 Makuake獲得不錯成績,現在也進到台灣flyingV進行集資。從這個月初開始至今已經突破新台幣470萬,正邁向新台幣500萬元,速度算是非常迅速。從鍵位來看,Vinpok Taptek鍵盤的設計為60%迷你鍵盤設計,外觀正面的金屬設計塑造出整體的質感。底部則是採用黑色鏡面設計,出廠時會貼上保護模,要使用時可以撕除會更為好看。比較可惜是為了讓整體變得更薄,最薄處前方含鍵帽高度為16mm,到後排則約為19mm。由於機構要做更薄,下方省略了腳架設計。打字時僅有一種高度,如果想要鍵盤再傾斜一些,可能要自行找物品來墊高。不過老貓也有收到Vinpok額外贈送的腳貼,可以直接貼更後的腳貼就能增加鍵盤的傾銷度。不過這部分屬於見仁見智,還是看大家打字的習慣性而定,有些人喜歡平的使用,有些則是喜歡比較傾斜一些。

Vinpok Taptek 極簡機械鍵盤 台灣 flyingV平台:
https://www.flyingv.cc/projects/22939

▼ Vinpok Taptek 的彩盒外觀設計為白色簡傑風格,看出整體的質感設計。

▼ Vinpok Taptek 打開彩盒後的包裝設計,其實都是非常簡單。

▼ Vinpok Taptek 內部除了鍵盤外,還有一張使用說明書以擊USB Type-C to Type-A線材。

▼ Vinpok Taptek 外觀正面都是鋁金屬材質設計,在四周是全部包下來,讓整體感覺更有質感走向。

▼ 為了避免 Vinpok Taptek 底部的鏡面設計刮傷,出廠貼有保護模,使用時再撕去即可。

▼ Vinpok Taptek 底部的黑色鏡面設計。這部分是採用塑膠材質。

▼ Vinpok Taptek 底部的鏡面會像鏡子般照出實品,雖然很有質感,不過卻也容易括傷,使用時要好好愛護。

▼ Vinpok Taptek 的底部是沒有提供腳架設計,因此以預設的方式來說無法調整傾斜高度。

▼ 老貓有收到 Vinpok Taptek 另外贈送的小禮包,裡面有清潔刷、拔鍵器、擦拭布與2組不同高度腳貼。

▼ Vinpok Taptek 透過 提供的不同高度腳貼更換,就可以調整角度。雖然只有一段式固定,不過算是讓使用者除了預設的全平之外,有其他種選擇。

什麼是60%鍵位? Vinpok Taptek 是其中一種60%設計鍵盤配置

60%主要是少了數字鍵區後,再少了方向鍵的區域,只剩中間的主鍵位區。不過Vinpok Taptek在按鍵排列上來說,比一般的60%鍵盤多了最上方一整排的F系列功能鍵,而右下角仍保有方向鍵之設計。因此若拿來與純60%鍵盤相比較,其實還是會有所不同。雖然仍屬於比較大一些,但還是算60%設計。

▼ Vinpok Taptek 的60%鍵盤排列配置,外觀的走向與Mac鍵盤類似,對Mac使用者來說上手會容易許多。

▼ Vinpok Taptek 另外還有白色鍵盤版本可以選擇,算是不一樣走向的質感。

不過再仔細看鍵位排列的話,會發現左下角為Fn鍵,整支完全是照著Mac Magic Keyboard鍵盤,或Mac筆電的鍵位來排列。兩者都是屬於薄型鍵盤,也都有支援藍牙連線,只是差別在於Vinpok Taptek 極簡機械鍵盤採用的機械軸,擁有機械式手感,並且還支援了RGB背光功能。尤其是右下方的方向鍵,在Mac鍵盤上還比較小一點,而Vinpok Taptek是採用 1×1 的按鍵比例呈現,在打字的手感、習慣性來說會更好。

▼ Vinpok Taptek 與Mac筆電相比,左下角都是Fn鍵,而右下角的方向鍵設計,Vinpok Taptek 採用1×1實體按鍵比例,方向鍵使用會更為順手。

▼ 多種角度觀看 Vinpok Taptek

至於Vinpok Taptek是否能在Windows上使用?其實是可以使用,只是在鍵位的設計來說,Vinpok Taptek是專為Mac族群所推出,就算後方的設定更改為Windows版,但左下角的快捷鍵由左至右順序為Fn、Ctrl、Alt、Windows、空白鍵等排列,而不是Fn、Ctrl、Windows、Alt、空白鍵,這對於習慣Windows的使用者來說會非常不習慣。這部分Vinpok Taptek在集資網頁上有說明:「Taptek鍵盤鍵位預設蘋果OS系統,不可切換,Windows用戶購買前須注意」,算是有事先提醒使用者。

▼ Vinpok Taptek 雖然在後方有提供系統切換開關,不過主要的按鍵排列配置其實沒什麼差別,主要還是針對Mac玩家而設計。

對於60%很熟悉的專業玩家來說,會認為60%鍵盤都要提供巨集、更換鍵位等功能,不過這些在Vinpok Taptek上皆無法支援,就是標準的Mac鍵盤配置設計。老貓會認為,這部分對於進階的玩家來說較不適合,除非是以收藏的立場來購買會更為合適。但對於一般Mac使用者來說,則可以比較不用考慮老貓提到的這些問題,完全相同的鍵位配置幾乎一拿到就能上手。因此老貓會認為對於Mac使用者覺得沒有問題,但Windows使用者可能需要一點時間適應

▼ Vinpok Taptek 的按鍵配置圖。

Vinpok Taptek與電腦連線的VID定義為0x05AC屬於Apple廠商,因此電腦對於Vinpok Taptek直接認知為Apple Mac鍵盤,因此在按鍵操作支援性來說最高。直接按下鍵盤最上方的F系列鍵送出的預設功能,能轉為與系統連動的功能或多媒體相關鍵。相較於其他用快捷鍵模擬的方式來支援Mac系統,Vinpok Taptek的方式支援性較好一些。至於在Windows系統模式下,F系列鍵預設輸出就是F系列功能,至於特殊功能鍵則是要透過Fn組合鍵方式來送出。老貓在此提醒一點,雖然在按鍵上沒有看到Page Up、Page Down、Home、End鍵位訊號,但其實依序透過Fn + 方向鍵上/下/左/右 即可送出。

▼ Vinpok Taptek 透過 Thesycon USB Descriptor Dumper 來查看,可以看到idVendor(Vid)為0x05AC,屬於Apple使用的名稱。

▼ 如此一來,Vinpok Taptek在Mac中這排的快捷鍵支援性最佳,完全不是透過快捷鍵方式模擬出來的功能。

▼ 在 Vinpok Taptek 的說明書上,有條列出這些快捷鍵支援的功能內容。

Vinpok Taptek 極簡機械鍵盤 提供 有線 + 藍牙 雙模設計

Vinpok Taptek 在背後的開關提供 藍牙 (Bluetooth)、有線 (Cable) 、關閉 (Off)共3種選擇,意即可以讓使用者決定當前要使用哪一種連線方式與電腦或其他設備進行連接。有線的接孔為USB Type-C介面,包裝內提供一條USB Type-C to Type-A的USB線材,當接上線後就能與任何電腦連接。Type-C的方便性支援正反插,因此要插入線材進鍵盤完全不用考慮頭的方向性,直接插入即可。當連接上USB Type-C線材後,不只可以提供有線鍵盤操作外,同時還針對內部的電池進行充電。在國外集資的Vinpok Taptek 介面屬於micro USB,本次在台灣算是最新的Type-C連接介面。經過老貓實測此介面尚無法支援 Type-C to Type-C 裝置,詢問過原廠了解到老貓手中拿到的Vinpok Taptek是最新剛改版的鍵盤樣品,主要是在上個月老貓撰寫SAMSUNG 4K高解析度多段式32吋顯示器評測,要讓桌子感覺更為簡傑就先借來拍照使用。這部分廠商有特別提之後上市出貨時就會支援Type-C to Type-C,要請大家放心。如果之後真的有支援C to C後,對於一些僅有Type-C介面的筆電、平版電腦來說會更加方便。

▼ 在 Vinpok Taptek 背後提供3段式開關,包含藍牙、關閉、有線共3種選擇。

▼ 在有線連接來說,Vinpok Taptek預設提供一條USB Type-C to Type-A線材,可以提供多數的電腦使用。

Vinpok Taptek在無線連線方面,主要是提供藍牙 3.0 連線,也就是電腦不須要像2.4GHz無線還得插上一個USB接收器,直接透過設定頁面就能連線使用。在連線數量方面,Vinpok Taptek支援藍牙一對三連線,也就是鍵盤可以儲存3組藍牙連線設備。在使用來說,可以透過 Fn + Q/W/E 這3個鍵來進行切換設備連線。如果需要設定藍牙連線的話,只要按住 Fn + ~ 達1秒後就能進入配對模式來進行配對連線。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選擇BT模式後插入USB線材,其Vinpok Taptek連線模式為仍屬於藍牙模式,插入的線材僅提供充電使用。這部分老貓會特別提醒,是因為各家的設計皆有所不同。

▼ 當Vinpok Taptek不管是在有線模式,或者藍牙模式都能支援背光顯示。雖然在鍵帽上沒有印上藍牙連線的LOGO,不過關於連線的快捷鍵還是需要記一下。

▼ Vinpok Taptek 在操作說明書上有詳細的配對方式,以及切換動作,這些建議都先測試一下會比較了解。

新增Razer 橘軸、Razer黃軸! Ducky x Razer One 2 RGB 聯名鍵盤軸類選擇更豐富

$
0
0

目前Razer有3種機械軸版本,包含Razer綠軸Razer橘軸Razer黃軸,在今年4月底Ducky與Razer聯名推出「Ducky x Razer One 2 RGB 鍵盤」,不過當時只有以兩段式有聲響的Razer綠軸先開賣。由於有不少玩家在詢問是否會有其他Razer軸版本,現在確認都將上市!因此,Ducky x Razer One 2 RGB 聯名機械式鍵盤擁有3種版本,從Razer綠軸、Razer橘軸、Razer黃軸全都有!

Razer 綠軸、Razer 橘軸、Razer黃軸,三軸齊發

Razer軸近期極力推廣,讓更多鍵盤廠商也都採用Razer軸。Razer目前擁有3種機械軸,分別為Razer綠軸、Razer橘軸、Razer黃軸,不過在觸發點規格來說,多數都會比Cherry短一些。換句話說,同樣在下壓鍵帽時,Razer軸會比Cherry軸更快觸發。「Razer綠軸」屬於兩段式有聲,因此按下去會聽到咖啦聲,也是目前最常見的Razer軸。與Cherry軸相比,比較接近的會是同樣擁有兩段式聲響的Cherry青軸。

Razer橘軸」屬於二段式無聲軸,在壓下去的感覺中會有段落感,但又不會發出聲音。如果認真說有聲音發出,其實也是鍵帽打到底發出的聲音。與Cherry軸相比,比較接近的會是同樣擁有兩段式無聲響的Cherry茶軸。「Razer黃軸」過程下壓最順是因為屬於一段式的線性軸,中間完全不會有段落感,最快觸發還僅有1.2mm。與Cherry軸相比,比較接近的會是同樣擁有一段式無聲響且最快觸發的Cherry銀軸。以上詳細規格,可以參考「RAZER 機械式按鍵軸」介紹。

▼ 「Razer 綠軸」規格敘述。

▼ 「Razer 橘軸」規格敘述。

▼ 「Razer 黃軸」規格敘述。

Ducky x Razer One 2 RGB 聯名鍵盤 選擇種類更多

在Ducky的RGB鍵盤來說,目前是以Ducky Shine 7Ducky One 2 RGB為主,不過若要打進更親民的族群,因此是以Ducky One 2 RGB做為最後最佳選擇。在功能來說,Ducky One 2 RGB外觀採用雙層式設計,透過不同上下蓋設計的搭配,讓視覺又更不一樣的體驗,這也是One 2廣受歡迎的第一個原因。底部分搭配雙層腳架設計,讓整體擁有3種傾斜高度感受。其次還搭配了USB Type-C的連接介面,並支援真正Type-C to Type-C的設計,不用去思考轉接或OTG問題,真實支援Type-C的設計。以上這些可以參考「Ducky One 2 RGB x Razer 限定版聯名曝光,採用Razer軸下週台灣上市」,以下則是分享一下更多關於Ducky x Razer One 2 RGB 聯名鍵盤 搭配Razer橘軸與黃軸的照片。除了軸、外殼、彩盒不同外,其實與One 2 RGB 是相同的,也都同時支援Razer Chroma 燈光連動效果。

至於在命名方面,可以看到在彩盒、產品的介紹上,可以看到Razer與Ducky的LOGO,屬於正式的聯名款,並非只是搭配Razer軸的鍵盤而已。而採用Razer軸推出的其他廠商鍵盤,除了本篇老貓介紹的Ducky x Razer One 2 RGB 聯名鍵盤外,還有曜越 Thermaltake Level 20 RGB 電競鍵盤 Razer軸版,據老貓了解這些廠商會越來越多加入採用Razer軸版本。

▼ Ducky x Razer One 2 RGB 聯名鍵盤已經確認,已經擁有Razer綠軸、Razer 橘軸、Razer黃軸版本

▼ Ducky x Razer One 2 RGB 聯名鍵盤相關配件,內部還有附贈一個Razer RGB酥鴨!其實之前的版本就有,只是老貓沒有提到。

▼ Ducky x Razer One 2 RGB 聯名鍵盤 外觀採盒上會針對內部的軸類貼上標示,可以輕易知道內部的Razer軸種類。

▼ Ducky x Razer One 2 RGB 聯名鍵盤,與 Ducky One 2 RGB 都是屬於RGB鍵盤。

▼ Ducky x Razer One 2 RGB 聯名鍵盤 更多外觀圖。

▼ Ducky x Razer One 2 RGB 聯名鍵盤,搭配Razer 綠軸版本。

▼ Ducky x Razer One 2 RGB 聯名鍵盤,搭配Razer 橘軸版本。

▼ Ducky x Razer One 2 RGB 聯名鍵盤,搭配Razer 黃軸版本。

Q版彩虹獨角獸彩繪版本!LEXMA M300R 無線光學滑鼠換裝上市

$
0
0

幾年前老貓就寫過LEXMA M300R 無線光學滑鼠評測,就是在介紹M300R的功能。本篇的「LEXMA M300R Q版彩虹獨角獸彩繪版本」的滑鼠規格是相同的,只是外殼上增加了圖案設計,讓單調的外殼變個更為繽紛,當老貓拿到手上時還真的覺得可愛!目前LEXMA M300R 無線光學滑鼠Q版彩虹獨角獸彩繪版本售價為新台幣499元,還提供3年到府收送保固服務。

LEXMA M300R 2.4GHz無線光學滑鼠

LEXMA M300R屬於基本的5鍵滑鼠,沒有特別的其他功能,只要插入USB接受器就能透過2.4GHz傳輸使用。內部是採用紅光的光學感應器,支援2000DPI,電池方面使用2顆AAA電池。整體方面主要加入了Q版彩虹獨角獸彩繪,讓整體外觀有多一種全新的感受。詳細硬體功能測試,請參考老貓以前的文章:LEXMA M300R 無線光學滑鼠評測。本篇老貓就分享幾張照片給各位,Q版彩虹獨角獸彩繪版本。

▼ 由於 LEXMA M300R 無線光學滑鼠 Q版彩虹獨角獸彩繪版本 的滑鼠仍屬於M300R,因此外盒上還是會看得到掛上M300R的型號。

▼ LEXMA M300R 無線光學滑鼠 Q版彩虹獨角獸彩繪版本 配件主要就是滑鼠、說明書、保固卡。

▼ LEXMA M300R 無線光學滑鼠 Q版彩虹獨角獸彩繪版本 正面設計。

▼ LEXMA M300R 無線光學滑鼠 Q版彩虹獨角獸彩繪版本 底部設計。

▼ LEXMA M300R 無線光學滑鼠 Q版彩虹獨角獸彩繪版本 電源開關處。

▼ LEXMA M300R 無線光學滑鼠 Q版彩虹獨角獸彩繪版本 內部使用2顆AAA 4號電池,在電池蓋內還有一個USB 2.4GHz迷你接收器。

▼ LEXMA M300R 無線光學滑鼠 Q版彩虹獨角獸彩繪版本 外觀不大,屬於小尺寸版本設計。

LG G8S ThinQ 旗艦機皇讓手掌有更多功能!記者會與現場功能操作影片分享

$
0
0

今天LG在台灣發表了LG G8S ThinQ 旗艦機皇以及中階機款LG Q60。LG G8S ThinQ擁有6.2吋 18.7:9 的 FHD+ OLED 寬廣大螢幕(解析度為2248×1080),搭配 DTS:X 3D 環繞音效技術帶來不錯的影音感受。最重要的特色還有「Air Motion 隔空手勢」操作,可以透過簡單手勢來操作手機功能。在安全性方面,LG G8S ThinQ 是第一支提供「靜脈識別 Hand ID」進行解鎖的智慧型手機,也就是將手掌靠近手機就能辨識登入。這次老貓特別除了記者會發表影片外,還有請LG官方人員特別針對Air Motion靜脈識別 Hand ID來介紹分享。

LG G8S ThinQ 讓手掌支援更多事:Air Motion、靜脈識別 Hand ID

LG G8S ThinQ 在硬體方面採用Qualcomm Snapdragon 855 (SDM855)處理器,128GB儲存空間與6GB記憶體,最高還可以支援2TB micro SD儲存空間。鏡頭方面延續三主鏡頭配置,包括 1200 萬畫素(F1.8 光圈)的標準鏡頭、5 倍數位變焦1200 萬畫素(F2.6 光圈)的Tele遠距鏡頭,以及1300 萬畫素達到F2.4光圈137°最強超廣角鏡頭。前鏡頭則是雙前鏡頭設計,主要有800 萬畫素F1.9光圈的一般鏡頭以及ToF Z鏡頭,提供更多拍攝體驗。螢幕則是採用6.2吋FHD+ OLED 寬廣大螢幕,提供解析度2248 x 1080,達到18.7:9的顯示比例。另外還有搭載DTS:X 3D 環繞音效技術,強調讓聲音如臨現場。

▼ LG G8S ThinQ 螢幕為6.2吋FHD+ OLED 寬廣大螢幕,上方屬於瀏覽設計。

▼ LG G8S ThinQ 提供3鏡頭設計,超廣角提供137°最強超廣角鏡頭。拍照方面還有肖像模式、AI CAM 3.0 人工智慧技術等功能特色。

▼ 詳細可以參考在LG G8S ThinQ 旗艦機皇記者會中 LG PM Ryan所帶來的特色介紹。

以上這些之後如果有收到產品再來詳細測試,這次讓老貓最有興趣的為LG G8S ThinQ可以透過手勢來操作手機內容,也就是 Air Motion 隔空手勢操作功能。透過手掌於鏡頭前先感應,之後手掌微微彎曲往後一抓即可辨識出。往左或往右可以開啟不同的App,若在影音App中還可以操作影片與控制聲音。但實際測試來說,手勢操作需要一些時間來練習,剛開始會覺得不太容易抓到,是需要一些竅門。

▼ 第一次使用 Air Motion 隔空手勢操作功能,系統都會一步一步的介紹開如何操作。

▼ 當辨識成功後,我們可以決定往左或往右滑,分別會開啟什麼程式。

▼ 在LG G8S ThinQ 旗艦機皇記者會,許多媒體在場也都是在體驗測試 Air Motion 功能。

▼ 由現場LG人員,直接來介紹一下LG G8S ThinQ Air Motion 隔空手勢操作功能。

另外一個特色是,LG G8S ThinQ 是首支可以透過靜脈識別進行解鎖的智慧型手機,在這邊還有個名詞為Hand ID,即是透過手來進行解鎖登入。此外,還能以 ToF Z鏡頭提供透過 3D 臉部辨識、指紋辨識等方式解鎖手機。當然,原有的密碼、圖形解鎖功能也都能搭配使用。在這個部分,老貓也有請LG現場人員幫忙介紹,讓大家能夠以專業快速的方式了解此項功能。

▼ 由現場LG人員,直接來介紹一下LG G8S ThinQ 的Hand ID 靜脈識別操作功能。

少女最愛!羅技 Logitech Pebble M350鵝卵石無線滑鼠、MK470無線鍵鼠組 同步上市

$
0
0

擁有30餘年電腦及其周邊設備設計經驗的大廠羅技電子,於今(7/1)推出Pebble M350鵝卵石無線滑鼠以及輕薄簡約的MK470無線鍵鼠組,羅技過去一直深受男性消費者的喜愛,而近年來更搶攻女性市場,繼K380夢幻鍵盤後,再度推出高顏值商品吸引女性消費者目光。


▲ 女孩們的新選擇!新品將在7/3(三)下午三點,搭配7-ELEVEN超商集點活動限量預購,搶先首賣!

羅技台灣區總經理賴明嵩表示:「科技設備應兼具舒適性與設計感,進而豐富人們的生活。羅技近期以極簡主義為主要設計風格,不同於過往較著重於性能,現在更注重產品的外觀,才讓Pebble M350以及MK470脫穎而出。」有別於過往以功能為導向、樸實的全黑內斂外型,MK470無線鍵鼠組的超薄外型時尚設計,擺脫線的束縛,隨心所欲為鍵鼠安排擺設空間,打造最簡約的辦公環境。Pebble M350受鵝卵石溫潤的觸感與造型啟發,擁有超薄輕巧的舒適手感,配備靜音按鍵與持久電力,讓無論在哪裡工作的上班族,都可以隨時隨地保持專注,獨享一個人的靜謐空間。

▼ Pebble M350擁有珍珠白、玫瑰粉、石墨灰,經典三色展現時尚自我。

「靜善靜美」詮釋滑鼠新境界

羅技Pebble M350鵝卵石無線滑鼠,仿造鵝卵石外型,採納超薄輕巧造型,讓外出的上班族們輕鬆攜帶無負擔,且在輕巧便攜之餘,羅技更打造光滑溫潤的舒適手感,減緩上班族的壓力。除此之外,以極簡主義和現代設計為靈感的Pebble M350,擁有珍珠白、玫瑰粉與石墨灰三款色系,經典色系與精美細節,為平淡無奇的辦公室增添繽紛亮點,也讓每位辛苦工作的女孩們,能適時地展現自我,羅技相信Pebble M350鵝卵石無線滑鼠的推出,可以擄獲眾多的少女心,成為吸引女孩們目光的新嬌點!。

▼ Pebble M350 石墨灰。

Pebble M350擁有雙重連接系統,可透過藍牙及小巧USB接收器,一次連接多達2台電腦,操作簡單不繁複,讓你輕鬆完成安裝。此外,Pebble M350配備的靜音按鍵與滾輪設計,保有原本滑鼠點擊的熟悉感,卻大大降低超過90% 的噪音,讓你隨時隨地保持專注,不受任何外在影響,享受全新無噪音體驗。

▼ Pebble M350 玫瑰粉。

除了安靜、好安裝,Pebble M350還搭配了省電模式及自動睡眠功能,幫助滑鼠在無人使用時啟動省電模式,只需配備兩顆AA電池,即具高達18個月的電池壽命,成就超高續航力,讓你安靜舒適又安心,不再時時刻刻擔心滑鼠的電力問題,達到「靜善靜美」的新境界。

▼ Pebble M350 珍珠白。

Pebble M350鵝卵石無線滑鼠將在7/3(三)下午三點於7-ELEVEN超商搶先首賣,搭配超商集點活動,集滿六點即可選擇以599元限量預購滑鼠乙隻(限量共7,200隻),或以1,490元限量預購K380搭配Pebble M350獨家玫瑰粉藍牙鍵鼠組(限量共800組),搶先將時尚少女必備粉色電腦配件帶回家,妝點專屬辦公桌。

▼ Pebble M350 展現你的時尚品味。

時尚、簡約、全能,空間由我主導

羅技同時推出MK470超薄無線鍵鼠組,時尚極簡風格,鍵盤厚度只有0.45公分,超薄的設計極致縮減鍵鼠所需空間,不論在辦公、居家,讓你擁有簡約卻不簡單的外觀設計,同時也能高效辦公。低平外型的剪刀腳按鍵提供流暢與熟悉的筆記型電腦輸入體驗,左右手皆能擁有的最優質體驗,搭配鵝卵石造型滑鼠,精巧設計且能減少90%點擊噪音。
搭載羅技聞名的省電睡眠功能,從不讓你擔心電力問題,在簡易、可靠的無線連線,隨插即用的USB連接器提供2.4GHz 無線連線與10公尺使用範圍,能在保持整潔乾淨的環境下隨心使用,一組MK470超薄無線鍵鼠組在手,空間規劃由你全權主導。MK470超薄無線鍵鼠組將於6月25日(二)全通路開賣,建議售價新台幣1,490元。

▼ 羅技玫瑰粉藍牙鍵鼠組,攻佔少女心。

▼ MK470超薄無線鼠鍵組,隨意擺設搭配,空間任你主宰

本篇來源為羅技 Logitech 提供之新聞稿

關於羅技

羅技電子以全球領導品牌之姿,跨足開創電腦多元操作與娛樂溝通平台產品,引領民眾體驗豐富數位生活。羅技電子並結合硬體設備與軟體資源,強化個人進行數位瀏覽、影音娛樂、遊戲生活、社交網絡、網路影音溝通、影像監看及家庭娛樂操控。羅技電子創立於1981年,為一家瑞士控股公司,以LOGN在瑞士證券交易所(SWX Swiss Exchange)及LOGI在美國那斯達克全國市場系統(Nasdaq National Market System)公開上市。

不到千元高CP值選擇,美商博帝 Patriot EP MicroSDXC UHS-1 U3 V30 A1 256GB 記憶卡評測

$
0
0

上個月底老貓在PChome剛好看到「美商博帝 Patriot EP MicroSDXC UHS-1 U3 V30 A1 256G」Micro SD卡正在特價799元,就順手趕快買來一張試試分享給各位,在千元內也有不錯的好選擇。不過近期價格老貓查詢約為999元,尚屬於在千元以內。在規格來說達到 UHS 高速等級 Class 3,以及影片速度等級V30的規格,可以錄製4K影片畫質,官方數據讀取可以達到100MB/s速度。整體來說,適合各種需要高速錄製的裝置使用,當然也適合手機使用。

Patriot EP MicroSDXC UHS-1 U3 V30 A1 256G,千元不到就有高速規格

對於Micro SD卡來說,各家外觀都是相同,不會有什麼特殊的造型設計。對於Patriot EP SERIES A1 V30系列來說,分別有64GB、128GB、256GB、512GB共4種容量選擇,本次介紹的為256GB。主要在挑選來說,想要挑選一張高容量價格又合理來說,目前256GB正為合適。在包裝內容來說,除了原始的Micro SD卡外,還有附贈轉接卡,可以轉為SD卡使用。

Patriot EP MicroSDXC UHS-1 U3 V30 A1 256GB在容量規格為256GB,實際可用空間約為232GB。預設為exFAT格式,適合手機與任何裝置直接使用。本篇老貓以exFAT與NTFS檔案系統格式,在Lenovo X1 Carbon第五代,透過金士頓 Kinston FCR-HS4 USB 3.0讀卡機,分別以CrystalDiskMark v5.5.0與CrystalDiskMark v6.0.2進行測試,循序讀取約為82MB/s,而寫入約為69MB/s。手機方面則是以Samsung Galaxy S10+,透過A1 SD Bench、SD Card Test Pro進行測試,測試數據讀取約為72.44MB/s,寫入為37.16MB/s。

Patriot EP MicroSDXC UHS-1 U3 V30 A1 256GB 產品外觀圖。

▼ Patriot EP MicroSDXC UHS-1 U3 V30 A1 256GB 產品包裝背後圖。

▼ Patriot EP MicroSDXC UHS-1 U3 V30 A1 256GB 內容主要為一張Micro SD卡與一張轉卡。

▼ 透過轉卡可以變成SD卡來使用。

▼ 直接將全新的 Patriot EP MicroSDXC UHS-1 U3 V30 A1 256GB 放到系統內,可以看到檔案系統為exFAT格式,擁有232GB的使用空間。

▼ Patriot EP MicroSDXC UHS-1 U3 V30 A1 256GB 為exFAT檔案格式在Windows 10系統中,透過2種不同版本的CrystalDiskMark測試,循序讀取約為82MB/s,寫入約為69MB/s

▼ Patriot EP MicroSDXC UHS-1 U3 V30 A1 256GB 為NTFS檔案格式在Windows 10系統中,透過2種不同版本的CrystalDiskMark測試,循序讀取約為82MB/s,寫入約為69MB/s。可以發現這樣的測試環境中,NTFS與exFAT檔案系統格式速度差不多。

▼ 老貓補一個若是使用Lenovo X1 Carbon第五代內建讀卡機插槽,測試出來的數據,循序讀取約為78MB/s,寫入約為65MB/s

▼ 在Samsung Galaxy S10+手機上,以 A1 SD Bench 進行測試,讀取約為72.44MB/s,寫入為37.16MB/s

▼ 在Samsung Galaxy S10+手機上,以 SD Card Test Pro 進行測試,讀取約為67MB/s,寫入為38MB/s

Patriot EP MicroSDXC UHS-1 U3 V30 A1 256G 規格表

  • 廠商名稱:美商博帝 Patriot
  • 產品系列:EP MicroSDXC 系列
  • 產品官網:https://www.info.patriotmemory.com/ep-v30-a1
  • 型號:PEF256GEP31MCX
  • 容量:256GB
  • 保固:CE / FCC / RoHS
  • 重量:0.3g
  • 保固:3年
  • 特色:
    • Complies with SDA 6.X/ 5.X/ 3.0
    • A1 App performance class
    • Video speed class : V30
    • Read speed up to 100MB/s
    • Write speed up to 80MB/s
    • A1 performance results may vary based on type of app, select model, host device, and additional factors
    • IOPS: 2500 /1350
    • 4K recording
    • Class 10 , U3

手汗掰掰!內建氣流系統的機械鍵盤,Ventus One 機械式光軸鍵盤 於kickstarter開始募資

$
0
0

對於手汗嚴重的使用者來說,長久操作鍵盤與滑鼠,都會覺得不舒服。近期2019年7月9日在kickstarter出現一個新的集資案FlowTech Gaming「Ventus One – Mechanical Keyboard With Air Flow System」。在內部的WAS按鍵下,加上空氣幫浦來吹出空氣,降低手汗的狀況。在品項上是寫機械式鍵盤,但依文案實際為Gateron 佳達隆光軸Ventus One為60%尺寸設計的價格方面預計為美金165元,前100名超早鳥價為美金80元,但可惜僅限寄送美國。

Ventus One 氣流系統構想來自保齡球道出風口

▼ FlowTech Gaming 頻道中,專案發起人Hamid Alwaissi的介紹影片。

▼ Ventus One 募資剛開始進行。

▼ Ventus One 相關配件。

FlowTech Gaming 官方網站→ https://flowtechgaming.com/

kickstarter 集資頁面→ https://www.kickstarter.com/projects/flowtechgaming/ventus-one-mechanical-keyboard-with-air-flow-technology/

手汗對於部分玩家來說一直是個困擾的難題,老貓本身是沒有這困擾,但看這產品會覺得非常有趣。專案發起人Hamid Alwaissi在介紹影片中提到,其構想來自於保齡球館內的保齡球道,在出球孔旁會有個出風孔,讓手可以保持乾燥。因此,就將此想法運用到鍵盤上,在WASD按鍵下方的鐵板開4個洞孔,透過空氣幫浦來吹出空氣。根據網站的QA敘述,Ventus One會接上4條線,一條為USB Type-C負責訊號連接,另外2條則是提供空氣幫浦打氣使用,最後一個是可以控制空氣幫浦的開關。不過只有在影片有看到4條線,但從這麼來說,似乎是沒有控制空氣幫浦的開關。從影片中無法看出空氣幫浦打出空氣的氣體感受,也不確定透過鍵帽後是否還保有原構想的設計感受。在FlowTech Gaming 官方網站QA裡有提到,在使用時會聽到一些嘶嘶聲。如果有戴上耳機遊戲的話,是不會聽到聲音。

▼ 在 Ventus One 鍵盤的WASD下方,可以看到4個洞孔,將會從這些洞孔吹出空氣來降低手汗。

▼ 旁邊黑色的一台為空氣幫浦(Air pump),負責將空氣打入鍵盤內。

Ventus One 採用60%尺寸規格搭配Gateron 佳達隆光軸

由於重點都是擺放在氣流系統,在鍵盤方面的著墨相較下比較不多。依目前來看,Ventus One 採用60%尺寸設計,並擁有USB Type-C介面。功能方面提供軟體,可以設定每個按鍵的功能。其內部觸發的方式,是採用4.0mm總行程的Gateron 佳達隆光軸,提供黑軸、茶軸、青軸、紅軸共4種手感,並且支援熱插拔設計。光軸的主要原理,是透過遮罩的方式先阻擋紅外線。當壓下按鍵開關時,紅外線便會導通訊號來觸發。光軸的觸發響應時間約為0.2ms,理論是會比金屬接觸的機械開關更快。

其同時按鍵輸出方面,可以達到全鍵輸出 N-Key Rollover (NKRO)。整體規格還具有IP68防水防塵設計,就算不小心液體跑進去也不用擔心。在燈光顏色方面,Ventus One屬於RGB鍵盤,因此燈光達到1680萬種配色,並擁有許多功能操作。整體來說,老貓認為沒有實際測試過無法確認其氣流設計是否真的符合玩家使用,但在產品設計思維來說,的確是不錯的新想法。以超早鳥集資專案只要美金80元來說,價格不算高,只可惜專案僅限寄送給美國。

▼ Ventus One 內部採用Gateron 佳達隆光軸,透過光導通方式來觸發訊號。

▼ Gateron 佳達隆光軸 相關的規格內容。

▼ 軟體方面不只可以設定按鍵功能,還有提供燈光設定。

▼ Ventus One 其他相關照片。

▼ Ventus One 的官方功能介紹影片。


Varmilo 阿米洛中國娘第2波「花旦娘」主題鍵盤,以戲曲為出發靈感

$
0
0

Varmilo 阿米洛推出過花弄影主題受到許多人喜愛,接下來邀請中國知名漫畫家李歡先生合作共同推出中國娘,第一波「錦鯉娘」主題,將「錦鯉」這個中華文化傳統元素擬人化為少女,也融合了鍵盤字體以及插畫視覺藝術受到不錯好評。這次中國娘第2波也是與李歡先生合作推出「花旦娘」主題,以戲曲為靈感,改以中文做為主體來詮釋中華文化。或許第一眼沒錦鯉娘這麼搶眼,但有更深層的味道走向。這次老貓也先拿到一些阿米洛「花旦娘」主題鍵盤照片,就來分享給各位。

「花旦娘」以戲曲為出發靈感

在圖案的設計來說,阿米洛特別與中國知名漫畫家李歡先生合作,上次已經有了成功的「錦鯉娘」主題,這次則是推出新作品「花旦娘」。這次的主題是以中國傳統戲曲為主題,融合鍵盤字體設計以及插畫視覺設計。將戲曲中的服裝、唱法、妝扮、道具等元素,注入到鍵盤內成為新的文房四寶。尺寸方面為全尺寸108鍵設計,在設計豐富度來說最充實。

「花旦娘」鍵帽印字表現出繁體中文的美感

以硬體方面來說,Varmilo 阿米洛「花旦娘」為PBT材質鍵帽,以熱昇華的方式印製文字。也就是將熱昇華油墨,以高溫高壓方式滲入,因此不用擔心掉字以及表面油光問題。但相信會買這支鍵盤的玩家來說,這些硬體規格已經非常熟悉。在重點特色來說,比較會放在故事性的設計。這整把的每個按鍵都有代表其不同意義。有些是以圖案來表達,而有些則是以文字來呈現。其中文字方面,還可以看到特別以繁體字為主,以中文的美感為出發。

阿米洛 Varmilo 花旦娘按鍵設計,右上方的4個功能按鍵,以戲曲中的的頭冠特色為主,至於其他的按鍵都是以中文來呈現。一撇一捺都是中華特色,這部分有更多故事可以介紹。光是在F1~F12這12個按鍵來說,採用中國傳統音樂使用的音律「十二律」,古人用12種不同長度的律管,吹出12個不同的標準音來定出音階高低。由低至高為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冼、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這些會分別印製在F1~F12共12個按鍵上。如果沒有特別說明,相信許多玩家應該跟老貓一樣,會不了解這些字的涵義為何。

方向鍵的設計,更導入了中國古代四靈神君,分別為蒼龍(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呼應五行分別為木、金、火、水。在四象、易經、古代神話等許多地方,都有這些神獸存在,甚至在戰國時期行軍布陣、傳統風水等都有其蹤影。

九塊肌那幾個按鍵以及相關功能鍵來說,則是以按鍵功能的中文方式來敘述,例如截圖(Print Screen)、滾動(Scroll)、中止(Pause)、上翻(Page Up)、下翻(Page Down)、龍頭(Home)、鳳尾(End)、退格(Backspace)、交替(Alt)、控制(Ctrl)、功能(Fn)等。對於Caps Lock來說,還以陰陽來命名。數字區也都以數字大寫來呈現,而四則運算也是直接以國字為主。至於原始的英文字母方面,是採用京劇的述語諧音來替代原本英文字。例如生(S)、旦(D)、淨(J)、醜(C)、髯(R)、文(W)、藝(E)、末(M)等等,這些值得大家細細研究探討。

「花旦娘」外殼以戲曲服飾為靈感

Varmilo 阿米洛花旦娘的外殼,採用戲曲服飾中的「鑲金邊」思維,於細節處來彰顯主題。至於在鍵盤的底部設計,採用京劇的「玉帶」設計,帶出環繞的感受。至於底部正中間的金屬銘板設計,正好有一種「腰扣」的感受。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的是,這些的工藝設計為UV印刷,因此請勿使用酒精類的清潔劑來擦拭外殼,否則會傷到這些設計圖案。

硬體的設計為VA108M為基底,與花弄影錦鯉娘相同,都是差別在外觀主題設計與工藝。換句話說,功能設計完全相同,採用mini USB接線分離設計,訊號達到全鍵無衝(N-Key Rollover),並且可以鎖定Windows鍵功能。此外還可以進行鍵位交換,例如Caps Lock與左Ctrl交換;Fn鍵與左Windows鍵交換。

台灣將引進的機種非常多,包含了Cherry黑軸、Cherry茶軸、Cherry青軸、Cherry紅軸售價皆為新台幣4,590元,Cherry靜音紅軸、Cherry銀軸為新台幣4,890元。另外還有阿米洛自己的靜電容軸款,分別有阿米洛櫻花粉軸、阿米洛玫瑰紅軸、阿米洛草木綠軸,售價為新台幣4,890元。換句話說,Cherry機械軸與阿米洛電容軸全部加起來,總共有9種軸體可以挑選!不管是想挑機械式或電容式,或者是以手感來區分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喜愛的軸體。目前在台灣預購還會再加贈靜電容酥鴨,以及一張滑鼠墊,鼠墊目前分為替父從軍的花木蘭、姬你太美的虞姬共2種主題可以挑選。

▼ 替父從軍的木蘭滑鼠墊。

▼ 姬你太美的虞姬滑鼠墊。

免螺絲直接替換歐姆龍微動,ASUS ROG Strix Carry 雙模滑鼠拆解評測

$
0
0

ROG Strix Carry 滑鼠為10公分迷你鼠,支援雙模無線輸,包含2.4GHz與藍牙5.0。內部使用2個AA電池(三號電池),就能進行連線。ROG Strix Carry的左鍵與右鍵預設使用2顆中國製歐姆龍藍點微動開關 OMRON D2FC-F-K(50M),壓力克數為60gf,壽命為5000萬次。透過ROG Strix Carry 的獨家微動開關插槽設計,就能直接替換成ASUS額外再提供的2顆歐姆龍日本製微動OMRON D2F-01F,回彈手感更為明確。特別的是,在ROG Strix Carry來說,完全不用不用撕開滑鼠鼠貼,或者是轉螺絲拆開滑鼠,而是直接掀開背蓋就能立即更換!

ROG Strix Carry 10公分迷你右手雙模滑鼠

ROG Strix Carry 的尺寸非常迷你,總長度為101mm,可以說是10公分小鼠。在相關配件方面,ROG Strix Carry提供滑鼠、說明書、2顆AA電池(三號電池)、ROG銘板貼紙、ROG鑷子、2顆日製歐姆龍微動、ROG人造皮革袋。這些配件老貓之後會有進一步介紹,不過對於這小鼠來說,原廠一開始就有附贈攜帶用袋子真的非常方便,省去玩家找尋合適尺寸的袋子時間。

▼ ROG Strix Carry 的彩盒設計。

▼ ROG Strix Carry 在彩盒上特別註明了支援2.4GHz藍牙這2種無線連接方式。

▼ ROG Strix Carry 彩盒背後設計了許多特色說明,包含外觀迷你、2顆電池以及可替換微動設計。

▼ ROG Strix Carry 提供滑鼠、說明書、2顆AA電池(三號電池)、ROG銘板貼紙、ROG鑷子、2顆日製歐姆龍微動、ROG人造皮革袋。

▼ ROG人造皮革袋屬於有質感的設計,剛好可以放入 ROG Strix Carry 帶著到處走。

▼ ROG銘板貼紙為金屬材質,不是普通的貼紙設計。

ROG Strix Carry外型屬於右手滑鼠,左側擁有2個側鍵設計,在滾輪下方則是有一個DPI切換鍵。關於DPI的切換方式,如果單純壓按DPI鍵只有2種切換方式而已,老貓在稍後的章節會有更詳細的介紹。在握法來說,會比較偏向是爪握的方式,或稱為抓握。換句話說,不是整個手掌趴上去,而是用抓的方式接觸幾個點來操作滑鼠,也有玩家稱之為點握,不過比較常見的說法還是老貓剛說的爪/抓握。但這部分屬於見仁見智,像以老貓的手形較小,在操作ROG Strix Carry來說,還是習慣以趴握的方式來操作。由於每個人手型不同,因此滑鼠抓感要實際握過才能知道是否合適。

▼ ROG Strix Carry 底部預設會貼上保護模,防止底部刮傷,使用時請撕除此膜。

ROG Strix Carry 的滑鼠正面,可以看出屬於右手專用滑鼠,在左側有2個側鍵設計,滾輪下方還有一個DPI切換鍵。

▼ ROG Strix Carry 的底部設計,中間為光學感應器,下方則是有連線模式與電源切換鍵。

▼ 從4個角度觀看 ROG Strix Carry 。

▼ ROG Strix Carry 為有段滾輪設計,滾起來不會有太大聲音。旁邊還有一個DPI切換鍵,按下去後會有2段設定。

▼ ROG Strix Carry 左右兩側皆有橡膠止滑,摸起來不會黏。

▼ ROG Strix Carry 四面平視圖。

鋰電池可充電搭配超輕薄質感,iRocks K81R 2.4GHz 無線剪刀腳薄膜式鍵盤評測

$
0
0

看到iRocks K81R 2.4GHz 無線剪刀腳薄膜式鍵盤絕對會被超薄的外觀設計所吸引,厚度只有11.6mm,放在桌上可以比其他鍵盤更薄又有質感。iRocks K81R在使用連接介面採用2.4GHz無線傳輸,插上USB接收器就能使用。此外,內建鋰電池可以重複充電使用,免去更換電池的麻煩。整體來說,可以說質感超棒的!

iRocks K81R 超輕薄剪刀腳,只有11.6mm高度設計

iRocks K81R 2.4GHz 無線剪刀腳薄膜式鍵盤從側邊來看,iRocks K81R的高度只有11.6mm,其中鍵盤的最下方高度又更低了一些。iRocks K81R看起來擁有金屬的質感,但實際上外殼屬於塑膠材質。外觀為一致性鈦灰色設計,質感表現屬於低調有質感,攜帶輕巧容易,放在桌上也能省下許多空間,更適合放在辦公室使用。

iRocks K81R的彩盒右側,說明了許多特色,包含了2.4GHz無線傳輸、可以充電、超薄外觀、剪刀腳結構、迷你USB接收器。

▼ iRocks K81R的彩盒背後還有許多細節功能說明,有興趣可以參考。

▼ 彩盒內包裝有 iRocks K81R、micro USB線、USB迷你接收器、說明書。

▼ iRocks K81R 的外觀搭配深灰色的設計,讓塑膠外殼也能擁有金屬的質感設計,且擁有低調的感受。

▼ 從斜一點來看,可以看到不只外殼超薄,連鍵帽也是非常的薄型,當然主要還有一個原因是採用剪刀腳設計,這在稍後會介紹。

▼ iRocks K81R 從側面來看可以看出超薄設計。

鍵位設計方面,iRocks K81R將中間部分的Page Up、Page Doen等九塊肌按鍵,整合進方向鍵再放入主鍵位區下方。與100%全尺寸鍵盤相比,類似於80%鍵盤的長度尺寸,但按鍵的排列位置與常見的80%不太相同。

▼ iRocks K81R 的尺寸鍵位設計,比例比常見的100%小,但仍可輸出100%鍵位功能。

▼ iRocks K81R 的鍵盤底部設計,在超薄的設計來說,比較可惜是沒有提供腳架設計,不然在使用體驗來說會再更棒。

在鍵盤左下方的Ctrl鍵旁有Fn鍵,透過Fn鍵搭配F系列鍵擁有許多多媒體鍵可以使用,包含瀏覽器上一頁、下一頁、郵件、首頁、音量調整鍵,以及多媒體的播放、暫停、快轉鍵。方向鍵整合在於右Shift下方,可以看出整把鍵盤仍保有多數多的按鍵,但尺寸變小一些。不過方向鍵的尺寸較小,不是常見的1×1尺寸,手指如果較大需要一些適應時間。其他主鍵位區與一般標準鍵盤差不多,整體適應度不會花太久時間。

▼ iRocks K81R 左下角擁有Fn鍵,透過Fn鍵可以送出其他功能。

▼ 在右Shift下方有方向鍵設計,透過Fn鍵可以送出Page Up、Page Down、Home、End等按鍵。

▼ 透過Fn鍵可以讓F1~F12鍵,擁有許多多媒體鍵功能。

▼ 詳細iRocks K81R 的Fn複合鍵功能,在說明書內都有詳細說明。

iRocks K81R 採用2.4GHz,內建鋰電池可以重複充電

iRocks K81R 無線剪刀腳薄膜式鍵盤採用2.4GHz無線技術,只要直接將USB無線接收器插到電腦或其他設備,不用特別配對就能使用。相較於藍牙鍵盤來說,連線設定完全不用動腦就能順利連線。其2.4GHz的無線接收器外觀小,插在電腦內也不會太突出,不用時還能收納在鍵盤的底部。iRocks K81R背後底部的凹槽有磁吸設計,將接收器輕輕靠近就能直接吸附住。

▼ iRocks K81R 透過USB迷你接收器來進行連線,只要將接收器插入電腦端就能立即連線。

▼ iRocks K81R 鍵盤背後有個凹槽,主要是用來收納USB無線接收器,打開外盒USB無線接收器預設就是收納在此。

▼ 當將USB迷你無線接收器靠近凹槽處,就會自動磁吸進凹槽內。

2.5吋外接大容量硬碟!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 5TB 外接式硬碟評測

$
0
0

在今年7月份的時候,Seagate推出3款全新 Seagate Backup Plus系列外接硬碟,再送2個月Adobe Creative Cloud Photography訂閱方案,內容有採用織紋材質的Seagate Backup Plus Ultra Touch,也有適合大眾輕薄便攜的Seagate Backup Plus Slim以及大容量的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本篇老貓測試的產品為最後一項大容量外接式硬碟: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 5TB,顏色為冰川藍(淺藍色)版本。

2.5吋外接式硬碟也有大容量選擇

對於硬碟容量來說,每隔一陣子就會有更大容量的硬碟推出,在2.5吋硬碟來說,Seagate幾年前就曾推出過5TB的外接式硬碟。而本篇老貓所介紹的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則是他們近期推出的新版本,外觀顏色上更為好看。正面就有一大塊金屬設計,延著其中一片往下延伸,比幾年前的塑膠版本好看許多。今年7月新聞稿所提到的3款全新 Seagate Backup Plus系列外接硬碟,分為不同的厚度以及表面材質,容量也有分為1TB、2TB、4TB與5TB選擇。在以容量為主打的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容量可以分為4TB、5TB。顏色方面則分為極夜黑、星鑽銀、冰川藍、櫻桃紅,本篇老貓測試的版本為冰川藍(淺藍色)

▼ 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 5TB 外接式硬碟彩盒外觀,有註明了容量為5TB,以及內部的顏色版本。

▼ 彩盒內有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 5TB 外接式硬碟、白色USB 3.0、說明書。

▼ 其中有一個小卡片,就有說明提供 Mylio Create 方案,以及2個月Adobe Creative Cloud Photography 計劃。

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 5TB 外接式硬碟的外觀設計,可以看到為淺藍色與白色的設計。

▼ 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 5TB 底部為白色設計,下方則有相關型號說明。

▼ 不過在實際使用來說,由於此面常會放在桌面上,因此老貓特別自行貼上腳貼來防滑,也避免外殼直接與桌面摩擦。

▼ 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 5TB 外接式硬碟的淺藍色為金屬設計,摸起來有冰涼的感受。

▼ 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 5TB 外接式硬碟外觀,有標上Seagate的LOGO圖示。

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 5TB 的尺寸規格為115.3 x 80 x 20.9mm,在厚度方面為2.09公分,比10元硬幣稍微低一些。從尺寸面積來看,與一般標準的2.5吋外接硬碟差不多。厚度雖然多了一些,但容量直接上衝到5TB,在這裡4TB與5TB採用相同尺寸。如果是這樣,老貓會建議直接選擇5TB版本。在連接介面方面,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 提供USB 3.0介面,在傳輸速度上來說對於大容量的硬碟來說,已經屬於是基本的規格。

▼ 拿新台幣10元硬幣與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 5TB相比較,高度略低了一些,但內部提供5TB大容量空間。

▼ 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 5TB 採用USB 3.0傳輸介面,請記得插到電腦的USB 3.0連接埠,在傳輸檔案才會更快。

提供Seagate Rescue 資料復原服務,以及2個月 Adobe Creative Cloud Photography 計劃

將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 5TB連接到電腦後,可以看到硬碟槽內已有相關資訊,若你是Windows電腦請直接點選「Start_Here_Win.exe」,將會帶著進行產品線上註冊,以及提供相關的軟體下載連結。由於內部已經有標上SN序後,因此只要輸入姓名與Email即可完成註冊。接下來,則是會帶領使用者下載相關軟體,以Seagate提供的備份軟體名稱為「Seagate Toolkit」,直接下載就能進行安裝。

▼ 當把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 5TB 插入電腦後,會在內部的資料夾中看到已有相關檔案,在Windows系統下請點選「Start_Here_Win.exe」。

▼ 一開始跳出的頁面,主要提供使用者進行產品註冊使用。

▼ 接下來會跳出「Seagate Toolkit」軟體介紹,如果有需要使用Seagate的軟體進行備份,可以點選下載鍵。

除了備份使用的Seagate Toolkit之外,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 5TB還有提供1年份 Mylio Create 方案,以及2個月Adobe Creative Cloud Photography 計劃,可以使用Lightroom CC、Photoshop CC相關軟體。對於有興趣的使用者,可以自行研究。不過Adobe Creative Cloud Photography 計劃要在2021年1月31日前兌換,這部分要留意時間。此外,還有提供付費的「Seagate Rescue 資料復原服務方案」,當硬碟發生故障、病毒、軟體問題及其他會造成資料遺失的問題,會協助處理救援。會有分為2年美金9.99元,以及3年美金14.99元。如果覺!有疑問老貓建議詢問一下原廠,在台灣也有其他付款的方案,用台幣付可能會比較安心。

▼ 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 5TB還有提供1年份 Mylio Create 方案,有興趣可以參考https://mylio.com/

▼ 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 5TB提供付費的「Seagate Rescue 資料復原服務方案」,有興趣可以自行加購,詳細可以參考 https://rescueplans.seagate.com/

▼ 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 5TB 提供2個月 Adobe Creative Cloud Photography 計劃,請記得在2021年1月31日前兌換完畢。

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 5TB預設採用exFAT格式

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 5TB 在彩盒上有註明可以同時支援Windows與Mac系統,因此在預設的硬碟格式來說,就不是常見的NTFS,而是exFAT格式。透過exFAT格式,不只解決2種不同系統的讀取與寫入支援性外,還能解決單檔案的4GB容量問題,可以說是目前最佳的好選擇。不過對於部分NAS產品來說,有些要讀取exFAT格式的化,是要另外付費授權,這部分可能要確認一下NAS的支援性。

▼ 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 5TB 的彩盒上有特別說明支援Windows系統以及Mac系統,插上電腦就能直接使用。

▼ Seagate Backup Plus Portable 5TB 實際插入電腦可以看到內部可用空間為4.54TB,檔案系統格式為exFAT

外觀不打洞的69g極輕量化滑鼠!Razer Viper 左右對稱光學電競滑鼠評測

$
0
0

本篇老貓介紹的Razer Viper是2019年最新出版的左右對稱光學電競滑鼠,其內部採用Razer 5G光學感應器(Pixart PAW3390),微動採用最新的Razer 光學微動開關。不過最重要的特色,是在外觀不打洞的前提下重量還能僅有69克,屬於極輕量化的滑鼠。近期市面上推出許多以輕量級設計的滑鼠,Razer Viper 將會是其中一項新選擇。(之前新聞稿:Razer Viper 電競滑鼠8月中下旬上市!嶄新的光學微動、69克羽毛般輕盈)

Razer Viper 完全左右對稱,再配4個側鍵設計

Razer Viper的外觀為左右對稱設計,在左右兩側分別各有2個側鍵,符合真正左手、右手都能交換使用的對稱滑鼠。有些左右對稱滑鼠,側鍵仍只擺放在左側,如此也只能照顧到右手的使用者,真正左撇子還是得使用右手來操作才順暢。換句話說,Razer Viper的側鍵設計,讓左右手都能順暢使用。按鍵方面,Razer Viper提供8個按鍵設計,包含左鍵、右鍵、中鍵、底部還有1個DPI切換鍵外,左右側各有2個按鍵。

不過有些玩家會認為如果右側不會使用到,現在多了2個側鍵反而可能會誤觸,如果是這點是可以透過軟體來關閉功能。但若對於在抓握時,就算沒功能也可能感覺怪怪的就無法解決了。這部分屬於見仁見智,像老貓對於右側有側鍵這點非常接受,因為可以增加滑鼠的按鍵數,可以設定更多的功能。其他方面,滾輪為有段滾輪,實際滑動聲音不大。

▼ Razer Viper 的彩盒設計,有印上滑鼠的外觀,以及一些特色於前面。

▼ Razer Viper彩盒背後有許多特色介紹,但有特別強調內部的微動為最新的Razer光學微動。

▼ 彩盒內除了Razer Viper外,還有說明書、貼紙。

▼ Razer Viper的說明書內介紹每個按鍵的基本功能。

▼ Razer Viper 的正面設計,可以看出屬於左右對稱外型。

▼ 從4個不同角度觀看 Razer Viper。

Razer Viper 的左右兩側,分別提供2個側鍵,而下方的部分也有提供防滑設計。

Razer Viper 的左右兩個按鍵,屬於獨立按鍵,不是從底部直接往上延伸,這樣更能如實呈現微動所帶來的手感表現。而中間的這些斷層接縫,也都有一些造型的設計。整支滑鼠手掌觸外殼在沒有插電的前提下,是看不到任何的LOGO設計,感覺更為低調有質感,當接上電源後就能透出Razer LOGO。

▼ 當Razer Viper接上電源之後,在掌心處的外殼才會透露出Razer LOGO。

▼ Razer Viper的四面平視圖。

連接方面為USB線,接線處也有綠色的設計。比較特別的,雖然 Razer Viper 線材為編織線,但實際去觸摸會發現線材是比較鬆散的,非常柔軟。如此一來,在快速甩動時,線材也能快速跟著反應呈現,不過太過於緊實反而造成卡卡的而造成阻力。近期許多以輕量化為主打的滑鼠,都是採用這種的線材,在這次的Razer Viper線材,Razer稱之為Razer Speedflex 纜線

▼ Razer Viper的滑鼠底部以及USB頭預設都有防護貼與保護套,實際使用時請記得移除。

▼ Razer Viper的線材雖然為編織線,但摸起來鬆鬆的覺得沒有繃緊,感受上非常柔軟好操作,算是近期許多輕量化滑鼠選用線材方向。

Razer Viper 極輕量化設計,重量只有69克

滑鼠的重量是否有影響手感屬於見仁見智,畢竟每個人喜歡的重量皆不同,沒有好壞之分。只是近期許多廠商都陸續推出輕量化滑鼠,也帶出了一陣熱潮。因此可以看到許多會在外觀上打洞,讓整體重量變輕的設計,也俗稱為洞洞鼠。Razer Viper宣傳特色上特別強調滑鼠重量只有69克,實握真的非常輕。有趣的是,Razer Viper 外觀上完全沒有任何打洞,就能達到這麼輕,其中的秘密老貓在下方拆解章節中將會加以解密。整體來看,Razer Viper算是在這一陣子的極輕量化滑鼠中,唯一不打洞的滑鼠

▼ 剛好老貓手中有一支Glorious Model O,整好可以拿來與 Razer Viper 相比較,在外型設計來說雖然都是屬於重心偏低的設計,但手型還是略有些不同,但方向算是接近。

▼ 在重量方面,Razer Viper與Glorious Model O規格都是屬於69克,但是Razer Viper外觀沒任何打洞,就有這麼輕的重量。在實測方面都會略有些公差,不過在這次的稱重來說2支都是屬於68克,與規格上誤差約1克。

Razer Viper 左右鍵採用Razer 光學微動

有別於常見的按鍵開關設計,通常進階一些都是採用機械開關,由兩片金屬實際接觸通電來觸發訊號。在Razer HuntsmanRazer Huntsman Elite鍵盤來說,已經從機械式轉成為光軸的方式來觸發。也就是說是以「光」來進行偵測與導通,而不是傳統的金屬片接觸原理。其好處便是傳統金屬接觸時,都會有一段彈跳時間,導致偵測穩定訊號再送出會有時間延遲。若透過光學的方式可以完全阻隔,降低發生連點誤觸的問題發生。這幾年Razer在光軸鍵盤上獲得的反應不錯,而現在更將此觸發方式運用在滑鼠上。

▼ 針對Razer 光學微動的原理,Razer還有特別製作影片來分享。

Razer Viper是Razer第一支採用光學微動開關的滑鼠,其內部稱之為「RAZER OPTICAL MOUSE SWITCH」,翻成白話就是「Razer 光學滑鼠微動開關」,Razer還有提供一整頁專門介紹Razer 光學微動的頁面,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前往觀看。其原理主要是透過使用者壓按時,會遮斷光源來判斷是否要觸發訊號。光學微動的反應時間只要0.2ms,比機械式的微動更快,且沒有剛所提到的金屬彈片的訊號彈跳問題。在耐用度來說,主要是依靠內部的IR、PD元件來處理,只要這部分沒有掛點,基本上都可以一直發出訊號,只差別在於提供手感的金屬機構有沒有損壞而已。因此Razer光學微動目前的使用壽命數據為7,000萬次,比目前的機械微動更高一階。

▼ Razer Viper 的光學微動開關,可以是直接透過卡扣卡在PCB上。至於IR/PD元件,則已先焊好於PCB上,微動開關只有負責手感回饋以及遮斷光線來進行判斷觸發。

回到Razer Viper的手感表現,目前Razer尚未對外公布相關光學微動的曲線規格,因此沒有壓力克數等資訊。老貓實際壓按時,認為Razer光學微動屬於輕脆型的感受,壓按有著明顯的聲響。不過若與歐姆龍的微動開關來相比較,會顯得比較小聲一些,距離感覺也稍微短了一些。不過這些感受屬於個人觀感,建議還是實際試握試按會比較準確。在實際用久了來說,會認為Razer Viper的光學微動感覺還真的順手,不會偏軟或偏硬。一般來說,觸發的原理性屬於內部的訊號處理,如果沒有特別提出一般使用者是不會感覺出來的。單純只會發現不同廠牌的微動開關,走向都會略有些不同而已。

▼ Razer Viper 採用的光學微動,從外觀來看尺寸與一般微動相同,但內部的原理與PCB設計都不同,因此取下此微動也無法拿到其他滑鼠上使用。

極輕量化53克重!Cooler Master MM710 洞洞鼠 拆解 評測

$
0
0

前陣子刮起一陣「輕量化滑鼠」的旋風,以極輕的滑鼠做為主打。 為了要降低重量,將外觀以打洞方式來減少外殼的重量,這種的設計也有玩家稱之為「洞洞鼠」。Cooler Master MasterMouse MM710 的外觀就有許多洞,重量降到53g,是近期重量最輕前幾名的洞洞鼠。在硬體規格方面,Cooler Master MasterMouse MM710採用PixArt PMW 3389光學感應器,而左右鍵也都分別採用歐姆龍2000萬次微動開關,規格的表現還不錯!MM710曾經在今年6月Computex展曝光過產品:【Computex 2019】Cooler Master 展出歐姆龍矮軸鍵盤SK851,以及輕量化洞洞鼠MM710,直到現在終於上市販賣。

Cooler Master MasterMouse MM710 蜂窩狀洞洞設計

從外觀來看Cooler Master MM710的第一眼,一定會被外觀的一堆洞洞所吸引,不過對於以輕量化為主打的滑鼠來說,洞洞設計已算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方式。Cooler Master MM710的洞是以LOGO為主體的六邊形蜂窩狀設計,整支只有掌心LOGO處、左右按鍵處、側邊前方處,以及底部的上方外,其餘全部皆使用打洞來進行降低重量。

Cooler Master MM710 的彩盒設計,有明顯的產品標示以及產品照片。

▼ Cooler Master MM710 的彩盒背後,則是有產品相關特色介紹。

▼ 彩盒內有Cooler Master MM710 1支、說明書以及1副鼠貼。

▼ 從不同角度觀看Cooler Master MM710

若撇開洞口,以整支的外型來觀看,Cooler Master MM710屬於左右對稱設計,長度約為116.6mm屬於中小型滑鼠。雖然是左右對稱,但以左側提供2個側鍵,而右側沒有側鍵的設計來看,在使用上來說還是偏向右手族群的喜好。在觸摸的感覺來說,Cooler Master MM710的表面有分為消光與鏡面設計,本篇老貓所測試的屬於消光設計,摸起來手感不錯。表面上的洞口也不會刮手,不過這些也是要看使用者抓握的力道。對於抓握較大力的使用者而言,這種的洞洞設計勢必都會覺得有些不舒服。但如果可以控制力道的話,這種設計握起來習慣了是可以適應,會與一般滑鼠操作差不多。

▼ Cooler Master MM710 正面外觀照,可以看出為左右對稱設計。

▼ Cooler Master MM710 的左側擁有2個側鍵,預設為上一頁與下一頁功能。

▼ Cooler Master MM710 的右側沒有側鍵。

Cooler Master MasterMouse MM710 極輕量移動更為快速

剛有提到每個人習慣的滑鼠重量不同,如果是第一次使用Cooler Master MM710,應該會覺得太輕而不習慣。老貓這陣子已經試用各家的輕量化滑鼠,因此剛接觸到MM710還真的感覺驚訝,沒想到還能再更輕。除了降低滑鼠重量外,Cooler Master MasterMouse MM710 還有注意到一些細節。翻過來看滑鼠底部,可以看到採用白色的鼠貼設計。據原廠表示這個白色的鼠貼擁有 95% 以上的鐵氟龍成分,因此滑順度會更好。至於在線材方面,雖然有編織線設計,但線材表面非常柔軟,在甩動滑鼠方面不會影響到手感表現。在線材的使用名稱,Cooler Master稱之 Ultraweave cable 編織網線材。

▼ Cooler Master MM710 的底部,可以很明顯看到使用白色的鼠貼設計。

▼ Cooler Master MM710 額外贈送一組 95% 以上的鐵氟龍成分腳貼,供使用者自行替換。

▼ Cooler Master MM710 的線材為 Ultraweave cable 編織網線材,摸起來非常鬆也非常軟。

在滑鼠的重量設計來說,老貓會特別強調沒有說哪一種重量最好,畢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喜愛跟操作習慣。一般來說,多數的滑鼠都是落在80~110克附近。不過前陣子陸續有廠商以輕量化為主打,讓重量輕於70克,在操作感受與一般常見滑鼠完全不同。後來,開始有其他廠商投入以輕量為主打的設計,而Cooler Master MM710一此就降到53克,讓滑鼠重量一次降到非常低。

▼ Cooler Master MM710 身上的孔洞非常多,都可以從一側觀看到另一側。

在外型來說,適用於抓握或趴握的設計,不管是哪一種,在這麼輕的重量前提下,都會覺得與一般滑鼠有著不同的感受。實際在操作的過程,由於重量僅有53克加上有洞洞的設計,因此抓取來說會覺得比較空洞,不過這對於洞洞鼠來說算是很正常的感受。Cooler Master MM710的滾輪為有段滾輪設計,捲動起來算是很順手與穩定。不過在於左右鍵的設計來說,塑膠按鍵有輕微的鬆動,動手去輕觸按鍵時,會感受到微微的輕微晃動。對於左右鍵分離設計的MM710來說,會感覺較為明顯。不過這屬於比較細節的感受,只有極少數的玩家會感受到這非常細微的差異性。

▼ Cooler Master MM710 洞洞滑鼠四面平視圖。

Cooler Master MasterMouse MM710 採用防塵及防水塗層的電路板

從外觀許多洞口設計的Cooler Master MM710外觀來看,雖然降低了許多重量,但也讓肉眼可以直接看到內部的PCB電路板設計。雖然看起來更有不同的感受,但相對灰塵會更容易飛進滑鼠內部,這也會是各家洞洞鼠都有的情況。在官網上Cooler Master MasterMouse MM710特別強調在PCB電路板上,噴上防塵及防水塗層來降低灰塵以及液體進入。不過官方在頁面上有特別強調,對於編碼器以及微動開關,是沒有加上保護塗層,因此這部分要特別小心。但老貓會建議,無論任何狀況,都要避免讓這些周邊設備與液體間接觸,才能確保手感與使用壽命。

▼ Cooler Master MM710 外觀擁有許多洞口,因此仔細看洞內可以直接看到PCB電路板,以及上面的電子零件用料。

▼ Cooler Master MM710 在官方頁面有特別說明,微動開關與編碼器沒上防水處理,使用上要特別小心,而其他部分則是有噴上防塵及防水塗層來降低灰塵以及液體進入。

Cooler Master MM710

Cooler Master MasterMouse MM710使用PixArt PMW 3389光學感應器

在微動開關方面,Cooler Master MM710 在左右鍵的微動開關,特別強調採用歐姆龍 Omron 2000萬次壽命微動。可惜沒有衝到頂使用5000萬次壽命,但從販賣價格來看,2000萬次規格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在去年5000萬次微動推出來前,2000萬次屬於最頂級的規格,除了壽命外其他表現可以說是幾乎相同的。以手感壓按感覺來說,Cooler Master MM710 的壓按感受非常輕脆、聲音非常響亮,回彈力也很迅速。對於重度玩家來說,由於左右鍵塑膠會稍微搖晃,按鍵壓按的位置如果有稍微位移,手指要再調整回來,不然可能會感覺有點空洞的聲音。其他方面,老貓直接實際以遊戲來試玩,會發現無論手怎麼甩、怎麼擺,由於重量非常輕因此可以很快速移動到老貓想要的位子。

Cooler Master MM710 內部的的感應器為PixArt PMW 3389光學感應器(Datasheet),屬於目前市面上頂級的遊戲用光學感應器,最高可以支援到16,000DPI。DPI的切換,主要是由滾輪下方的DPI鍵依序切換:400DPI、800DPI、1,200DPI、1,600DPI、3,200DPI、6,400DPI、16,000DPI,總共有7段選擇。滑鼠的外觀沒有LED燈顯示,因此切換時只能憑感覺去切換快慢,只能用數的方式確認自己切到哪一段。不過這部分通常就是覺得不夠快,那就再多切一段就會快一些了。但如果有安裝Cooloer Master MasterPlus 軟體的話,是可以直接從軟體裡切換DPI數值。

▼ Cooler Master MM710 的滾輪旁邊為DPI切換鍵,按下後會輪流切換DPI值。

實測速度4994MB/s!XPG GAMMIX S50 PCIe Gen4x4 M.2 2280 1TB 固態硬碟評測

$
0
0

現在全新的電腦使用SSD 固態硬碟已經成為基本零組件,只是看是要使用SSD、還是到M.2的介面,這些對於速度的差異上越來越強。而在M.2插槽的使用介面,也將是以 PCIe 頻寬執行速度最快,在今年全新AMD Ryzen 3000 系列處理器以及X570晶片組,率先推出支援「PCIe Gen4」即PCIe 4.0技術,讓最新的AMD Navi 顯示卡,以及最新的 PCIe Gen 4 SSD能夠以更快的方式來執行!老貓這次測試 威剛 XPG GAMMIX S50 M.2 PCIe 4.0 固態硬碟,搭配AMD Ryzen 5 3600處理器,搭配華碩 ASUS TUF Gaming X570-PLUS 主機板實測,在讀取速度上最快達到4994 MB/s,直逼5000 MB/s!

XPG GAMMIX S50 外觀搭載跑車造型散熱片

XPG威剛 ADATA 旗下的電競品牌,擁有許多產品線,包含記憶體、固態硬碟、零組件、鍵盤、滑鼠、耳麥等周邊產品,都已經陸續推廣上市開賣。因此當看到XPG時,也就不用覺得太陌生。外觀方面,XPG GAMMIX S50 M.2 PCIe 4.0 固態硬碟直接裝上一片有超跑造型設計的散熱片,強調中間部分是以碳纖維材質打造,讓外型與散熱方面都能兼具。連接的介面,主要為M.2 2280PCIe通道,這部分對於現在的新主機板全尺寸介面支援來說,只要有支援M.2就不用太擔心支援性問題。

內部的儲存容量方面,XPG GAMMIX S50提供1TB2TB的選擇,都是屬於大容量空間。本篇老貓所測試的版本為XPG GAMMIX S50 1TB,算是目前在組裝電競主機來說,在大容量方面屬於較為熱門的選項。當然,如果再上走就會直接跳到2TB,但這部分就看使用者習慣的環境而定了。

▼ XPG GAMMIX S50 的包裝可以直接看到內部的XPG GAMMIX S50 外觀設計。

▼ 規格特色其實也都寫在彩盒的左上方,M.2 2280 介面規格主要支援最新一代 PCIe 4.0、採立體堆疊的3D快閃記憶體、支援 NVMe 1.3 標準、SLC 快取演算法、DRAM Cache Buffer、LDPC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低密度奇偶檢查碼) 錯誤校正機制等硬體特色。

▼ XPG GAMMIX S50 的外觀正面設計,可以看到上方流線型的跑車設計,但主要的功能還是在於散熱。

▼ XPG GAMMIX S50 的背面設計,主要有貼上產品的標示貼紙。

XPG GAMMIX S50 的標籤資訊,這次測試為M.2 2280 GAMMIX S50 1TB版本。

▼ XPG GAMMIX S50 上方為散熱片,如果想要取下或更換也只要直接移掉即可。

▼ XPG GAMMIX S50 的連接介面為 M.2 2280 PCIe,在傳輸速度上也是目前最快的介面,但這次測試的更支援最新PCIe 4.0,因此速度會再更快一些。

XPG GAMMIX S50 拆解查看晶片相關資訊

剛有提到要移除散熱片直接卸下來即可,但在拆卸時也請小心不要傷到PCB或相關晶片。當拆下後可以看到XPG GAMMIX S50所採用的主控晶片為群聯電子 PHISON PS5016-E16-32 (Datasheet PDF),採用28nm製程支援NVMe 1.3,屬於首款PCIe Gen4x4消費型應用SSD控制晶片,使單一個M.2 SSD模組能達到5GB/s連續讀取和4.4GB/s連續寫入的突破性效能極限。記憶體顆粒採用Toshiba TABHG65AWV NAND FLASH,總共有4顆。旁邊還有緩衝記憶體DDR4 SDRAM為SK hynix H5AN4G8NBJR (Datasheet),兩面總共有2顆達到1GB的緩存空間。至於還有一顆更小的為電源管理晶片,型號為PHISON PS6106-22

▼ 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就算拆解再簡單,也不建議自行拆解,避免傷到內部晶片或顆粒。無此一來屬於人為損壞,喪失保固權益。

▼ XPG GAMMIX S50 的主控晶片為 PHISON PS5016-E16-32

▼ XPG GAMMIX S50 的緩衝記憶體為SK hynix H5AN4G8NBJR,總共有2顆。

▼ XPG GAMMIX S50 的記憶體顆粒採用Toshiba TABHG65AWV NAND FLASH,總共有4顆。

▼ XPG GAMMIX S50 的電源管理晶片為PHISON PS6106-22

XPG GAMMIX S50 搭載AMD Ryzen 5 3600處理器與X570晶片平台實測

如同文章一開始所提,PCIe 4.0技術是由AMD處理器率先搭載,現階段效能方面也會以X570晶片組能發揮最佳狀況。至於AMD其他晶片組平台或者是Intel平台,可能需要再稍等一陣子。至於以現階段來說,老貓先以AMD Ryzen 5 3600處理器,搭配華碩 ASUS TUF Gaming X570-PLUS 主機板來實測分享。

▼ 這次老貓的測試XPG GAMMIX S50 的電腦平台為AMD Ryzen 5 3600處理器、華碩 ASUS TUF Gaming X570-PLUS、XPG SPECTRIX D60G DDR4 RGB炫光記憶體、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2070 MINI。

▼ XPG GAMMIX S50 安裝在於華碩 ASUS TUF Gaming X570-PLUS 的中間,記得要鎖上固定銅柱與螺絲。

▼ 老貓作業系統採用 Windows 10 專業版 64位元。

    本篇測試平台:
  • 處理器:AMD Ryzen 5 3600
  • 記憶體:XPG SPECTRIX D60G DDR4 RGB炫光記憶體 8GB x2
  • 固態硬碟:XPG GAMMIX S50 PCIe Gen4x4 M.2 2280 1TB
  • 顯示卡: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2070 MINI
  • 電源供應器:FSP HYDRO PTM 550W
  • 作業系統:Windows 10 專業版 64位元

▼ 使用 CPU-Z 查看電腦硬體資訊。

▼ 使用 CrystalDiskInfo 8.3.1 x64查看資訊,可以看到支援 NVMe 1.3、 PCIe4.0都有明確列出來。

▼ 使用 CrystalDiskMark 6.0.2 x64 測出數據循序讀取為4994MB/s,寫入為4458.7MB/s。

▼ TxBENCH 所列出的硬體相關資訊。

▼ 使用 TxBENCH 進行測試的速度資訊。

▼ 使用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1.1.0 的速度資訊。

▼ 使用 ATTO Disk Benchmark 4.01.0f1 的速度相關資訊。

▼ 使用 AS SSD Benchmark 2.0.6821.41776 相關資訊。

以目前安裝電腦的固態硬碟來說,通常會是以SATA SSD以及PCIe M.2 SSD為主,在以往的價格方面都是以SATA SSD較為划算,但近期的價格走向已經越來越近。在挑選新的電腦時,通常主機板也都有提供M.2 2280 插槽支援 PCIe 3.0 x4,因此挑選更為容量。只是近期最新PCIe 4.0規格推出後,將讀寫速度再往上推。以本篇測試來看XPG GAMMIX S50的數據循序讀取為4994MB/s,寫入為4458.7MB/s,都是屬於相當高的數據。與前一代PCIe 3.0相比,速度的確快上許多,但相較下價格也會較高一些。

對於已經購買支援PCIe 4.0規格硬體的使用者來說,搭配XPG GAMMIX S50會讓速度更上一層,價格方面1TB可能要比原始PCIe 3.0 M.2 SSD再高出約新台幣3,000元。處理器、主機板都已支援的前提下,固態硬碟沒衝頂總覺得會有些可惜,不過這部分的取捨還是要由使用者來決定。XPG GAMMIX S50 在目前市場上的價位1TB約為新台幣7,990元2TB為新台幣14,990元。在各家廠商的PCIe 4.0 M.2 2280 SSD 相關產品價位中,已屬於較低容易入手的價位,適合想嘗鮮的玩家搶先使用,保固方面為5年保固

XPG GAMMIX S50 規格

  • 廠商名稱:XPG
  • 廠商網址:https://www.xpg.com/TW/
  • 產品名稱:GAMMIX S50 PCIe Gen4x4 M.2 2280 固態硬碟
  • 產品網址:https://www.xpg.com/TW/feature/617/
  • Datasheet:https://www.adata.com/upload/downloadfile/Datasheet_XPG%20GAMMIX%20S50%20_EN_20190730.pdf
  • 容量:1TB / 2TB
  • 顏色:灰
  • 外觀尺寸:M.2 2280
  • 快閃記憶體類型:3D TLC
  • 尺寸 (長 x 寬 x 高):22 x 80 x 6.1 mm
  • 重量:12g / 0.42oz
  • 介面:PCIe Gen4x4
  • 效能 (最大值):最高讀取 / 寫入速度每秒達 5000/4400MB;最大 4K 讀寫 IOPS 高達 750K/750K
    * 傳輸速度會依 SSD 容量、測試平台的硬體、測試軟體及作業系統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 工作溫度:0°C – 70°C
  • 儲存溫度:-40°C – 85°C
  • 防震:1500G/0.5ms
  • MTBF:1,700,000 hours
  • 保固:5 年有限保固
  • * SSD 以 TBW or Warranty period 兩者條件其一先到者為認定標準
  • ** 更多保固資訊請見 : www.xpg.com/tw/prowar/
    備註測試系統配置 : Intel Gen3 Z270 + PLDA Gen4 switch


首支搭載HyperX Red 線性紅軸!HyperX Alloy Origins 機械鍵盤拆解評測

$
0
0

HyperX 為金士頓 Kingston 旗下的電競品牌,至今已經推出許多電競產品,包含耳機、鍵盤、滑鼠、麥克風等產品。本篇介紹的HyperX Alloy Origins機械式鍵盤,是HyperX第一把採用自家HyperX機械軸的鍵盤,採用DIP LED讓RGB亮度更亮。整體為104鍵100%全尺寸設計,外觀為鋁合金材質,懸浮式的設計也讓視覺更為顯眼。在鍵帽的印字,也是HyperX在台灣第一把放上注音符號的鍵盤,方便台灣的使用者使用。老貓本篇會來完整分享HyperX Alloy Origins 機械式電競鍵盤的功能特色,以及拆解分享给各位。另外,還有參考「老貓 x HyperX 新品搶鮮體驗活動花絮,以及分享HyperX新品發表PM產品介紹影片」,在文章中還有多個HyperX產品經理的產品介紹影片。

HyperX Alloy Origins 為100%尺寸無上蓋懸浮造型設計,鋁合金材質外觀

HyperX Alloy Origins 的尺寸為100%全尺寸設計擁有104個按鍵,整體採用黑色色系走向。從外觀來看,可以看到屬於無上蓋的設計,直接從軸的固定板往外延伸。這種方式也可以稱之為懸浮式設計,在視覺來看會有著不一樣的質感走向,清潔鍵盤也非常方便。HyperX Alloy Origins中間固定板為鋁合金設計,但特別的是下蓋也是鋁合金的材質。換句話說,整支鍵盤的外觀都是鋁合金設計包覆,因此摸起來與看起來更有質感。不過在機構設計來說更為有趣,這部分會留著下方的拆解章節時老貓再來分享。

▼ HyperX Alloy Origins 的彩盒外觀,就可以直接看到HyperX Alloy Origins的外觀圖。

▼ HyperX Alloy Origins 的彩盒背後有相關的特色介紹,以及HyperX軸體的說明。

▼ 彩盒內擁有 HyperX Alloy Origins鍵盤、USB Type-C to Type-A 線材、說明書以及產品說明卡。

▼ HyperX Alloy Origins的各種角度。

▼ HyperX Alloy Origins 為100%尺寸設計的鍵盤,是目前最常見的鍵盤尺寸,沒有任何習慣性問題。

▼ HyperX Alloy Origins 為懸浮上蓋設計,從側面來看更為明顯。

雖然已經有許多廠商都有推出懸浮鍵盤,不過HyperX Alloy Origins的設計讓老貓覺得有著另一種好看的外觀走向。尤其是右上角的功能指示燈,只是在開啟的時候才會透光出來,使用起來有著不一樣的風格感受。翻過來看鍵盤的底部,可以看到提供2段式腳架設計,可以提供3段高度,非別為原始的3度、7度以及11度。這部分並沒有說哪一種角度最為舒適,主要還是依使用者習慣的打字姿勢為主。對於HyperX Alloy Origins來說,可以依使用者的習慣進行調整。

▼ HyperX Alloy Origins 右上方的指示燈,只有在點亮時才會亮出來,非常有質感。

▼ HyperX Alloy Origins 的底部仍然為鋁金屬材質,在左右兩側則是有塑膠的2段式角架設計。

▼ HyperX Alloy Origins 的腳架為兩段式設計,在傾斜度的選擇性更多。

▼ 若不使用腳架,HyperX Alloy Origins傾斜度為3度。

▼ 若使用第1段腳架,HyperX Alloy Origins傾斜度為7度。

▼ 若使用第2段腳架,HyperX Alloy Origins傾斜度為11度。

HyperX Alloy Origins採用 USB-C 接線分離設計

HyperX Alloy Origins外觀屬於簡約造型設計,尺寸約442.5 x 132.5 x 36.39 mm。連接的方式在背後的Pause鍵與Number Lock鍵中間出線,提供USB Type-C的母頭。HyperX Alloy Origins預設提供一條USB Type-C to Type-A線材可以使用,在攜帶上會更為方便簡單。透過Type-C的設計,沒有正反插的問題,無論什麼方向只要能插入就能使用。提供的鍵盤線材為1.8公尺,如果覺得太短或太長可以使用自己的線進行連接。只要Type-C線材可以順利插入鍵盤的凹槽,就沒什麼太大問題。這邊老貓提醒一下,HyperX Alloy Origins不支援Type-C to Type-C,8種方式都無法使用,因此若要直接連接在Type-C的電腦設備上來說,可以透過OTG轉接,或其他相關Type-C Hub先轉成USB Type-A母頭就能使用。

▼ HyperX Alloy Origins 的背後會看到有個插槽,主要就是鍵盤的出線孔。

▼ HyperX Alloy Origins 提供的線材為USB Type-C to Type-A,上方還有HyperX的LOGO。

▼ HyperX Alloy Origins 支援正反插,只要將Type-C線材不論方向直接插入即可完成。

HyperX Alloy Origins的長鍵採用衛星軸,方便更換鍵帽

HyperX Alloy Origins 鍵帽材質為ABS,印字方式屬於噴漆雷雕。先將透光的鍵帽噴上黑漆後,再透過雷雕方式將想要的字體雕除,此時當底下燈光打上來時就能順利透光。在HyperX Alloy Origins值得一提的是,HyperX在台灣推出多把鍵盤以來,HyperX Alloy Origins是第一把支援中文的HyperX鍵盤。換句話說,以往都是只有純英文字體,這次終於加上注音符號以及倉頡、大易輸入法,方便台灣的使用者。HyperX Alloy Origins的長鍵設計為衛星軸,在拔除鍵帽時不用擔心拔壞或遺失小配件。話雖如此,但在拔除鍵帽時,還是請記著要直上直下,才比較不會損壞軸體與鍵帽。只是這次在盒內沒有附贈拔鍵器,如果對於鍵盤不熟悉的玩家來說,要拔鍵帽建議還是透過拔鍵器會比較安全。

▼ HyperX Alloy Origins 的鍵帽為ABS噴漆鍵帽,這次的版本也是HyperX第一支提供中文的鍵帽。

▼ 翻過來看HyperX Alloy Origins的鍵帽,可以看到原始為透明乳白色的鍵帽。

▼ HyperX Alloy Origins 的F、J、數字鍵5的定位鍵設計,都是採一字凸起的設計。

▼ HyperX Alloy Origins 的長鍵設計為衛星軸設計,在替換鍵帽上會更為容易。

▼ HyperX Alloy Origins 最下方一排的鍵帽尺寸為1.25x,屬於常見的尺寸,因此整把鍵盤再搭配衛星軸來說要更換成其他鍵帽非常容易。

只有74克輕量化無線鼠!Razer Viper Ultimate 無線雙模遊戲滑鼠 拆解評測

$
0
0

上次老貓介紹的外觀不打洞的69g極輕量化滑鼠!Razer Viper 左右對稱光學電競滑鼠拆解評測,就是以輕量化為主打的有線滑鼠。本篇介紹的Razer Viper Ultimate為更進階的版本,完全升級也只多了5克也就是74克,就能擁有無線Viper滑鼠。此外,內部的感應器更升級到Pixart PAW3399DM,增加許多特色功能的RAZER FOCUS+ 光學感測器,還可以針對工作高度進行非對稱中斷設定,解析度最高可以達到20,000DPI。無線技術主打支援Razer HyperSpeed 無線技術,可以降低更種干擾並提高連接速度。而微動方面仍為持Razer光學微動,以光學觸發方式來達到最快觸發效果。本篇老貓提供詳細的評測介紹,也有拆解照片外,還有拍攝影片來分享。

Razer Viper Ultimate 老貓介紹影片

▼ 僅有 74g 的無線滑鼠!Razer Viper Ultimate 老貓超詳細講解

影片時間內容:
0:13 輕量化滑鼠介紹,以及洞洞鼠由來
2:39 Razer Viper 簡介,與Razer Viper Ultimate外觀比較
3:24 洞洞鼠優缺點分析
4:40 Razer Viper Ultimate 外觀介紹
8:50 Razer 無線充電座介紹
10:00 頂規合作 Pixart 3389 感應器介紹,DPI、IPS專有名詞解說
13:13 Razer Focus+ 感應器技術解說(智慧追蹤、動作同步、非對稱中斷)
14:42 工作高度 專有名詞解說
18:02 不用處理彈跳時間問題的 Razer 光學微動介紹
21:23 Razer Hyperspeed 無線測試數據解說
24:24 Razer Synapse 3 軟體介紹
25:28 Razer Hypershift 操作介紹
30:10 Razer Viper Ultimate 總結

Razer Viper Ultimate 輕量無線化,僅有74克

不同的滑鼠外觀會影響到操作,但其實在相同外觀,重量不同的情形下操作起來感受也不相同。近起年流行起「輕量化」滑鼠的設計,多數都是在外觀打洞來降低重量。滑數越輕,在移動上也會更為快速,不過這部分仍屬於個人喜好。Razer在輕量化的設計是外觀不打洞,也能達到輕量化效果,前陣子推出的Razer Viper就只有69克重。由於不打洞不用擔心灰塵或液體直接流入滑鼠內,在使用上也相對安全。當時這一支就受到許多玩家觀注,好奇如何不打洞也能這麼輕,這部分老貓也有特別拆解滑鼠結構分享,有興趣可以參考:外觀不打洞的69g極輕量化滑鼠!Razer Viper 左右對稱光學電競滑鼠拆解評測

▼ Razer Viper Ultimate 的彩盒,一樣是採用黑色搭配綠色設計。

▼ 在 Razer Viper Ultimate 的彩盒背後,放入許多特色介紹。

▼ 這次的彩盒版本很有質感,是採用磁吸式方式來掀蓋,因此老貓特別放照片分享。

▼ Razer Viper Ultimate 的底部預設會有膠膜保護,使用時請記得撕下來。

▼ Razer Viper Ultimate 彩盒內的相關內容除了滑鼠之外,還有micro USB線、Razer 充電座、2.4GHz無線接收器、保固卡、說明書以及Razer貼紙。

這次最為特別的是,升級成無線化 Razer Viper Ultimate,整體重量只多了5g,只有74克就擁有無線化版本,更讓許多玩家覺得驚豔。或者有使用者會好奇說為什麼變無線反而還更重?這是因為變成無線時內部需要安裝電池,因此可以說多了電池居然只有74克,真的非常輕。這在其他包含其他輕量化有線滑鼠中,也是排行在前面幾名。在這次Razer Viper Ultimate的特色中,不只有變成無線化,還有一個特色是更升級內部感應器規格,這些稍後老貓都會加以介紹。

▼ Razer Viper Ultimate 加入了電池設計,整體還能夠壓在74克,這部分的數據真的不錯。

▼ Razer Viper Ultimate 的按鍵數,以及功能說明都可以從說明書裡面查看。

▼ 將 Razer Viper Ultimate 拿來與之前老貓曾介紹過的 Razer Viper 來進行比較。

Razer Viper Ultimate 在外觀設計基本上與有線版本Razer Viper相同,都是屬於左右對稱設計,在左側與右側分別各有2個側鍵,因此不管左手或右手都能操作使用。整個曲度的設計也非常接近,因此在握感方向來說幾乎相同,主要還是多了無線功能。但若真的要挑一些細節,在滑鼠的按鍵接縫處較為明顯,其實除非看連接介面,否則要一眼認出還真的有難度。在無線方面,原本的線材連接處變成micro USB接線分離,額外提供一個外接延長底座。

▼ 左側為有線版本Razer Viper,右側為無線版本 Razer Viper Ultimate,在整體的握感、尺寸、方向其實差不多。因此若你原本就喜歡使用 Viper,那來使用這次的 Razer Viper Ultimate 就能立即上手使用。

▼ Razer Viper Ultimate 正面外觀圖,從正面可以看到左右為對稱設計。

▼ Razer Viper Ultimate 的滾輪為有段滾輪,滾起來聲音不大。另外,旁邊沒有任何按鍵設計。

▼ Razer Viper Ultimate 底部圖,可以看到鼠貼為四個角設計,在感應器旁邊還有一圈鼠貼。右下角則有DPI切換鍵,以及電源開關。

▼ 不同角度觀看 Razer Viper Ultimate 。

▼ Razer Viper Ultimate 的左側與右側,分別都有2個側鍵,整體來看屬於真正的左右對稱滑鼠,適合左右手使用。

▼ Razer Viper Ultimate 的四面平視圖,可以看出整體屬於比較低平的方式設計。

Razer Viper Ultimate 主要是透過2.4GHz USB迷你無線接收器來進行連接,預設是收納於滑鼠的底部,要使用時再拿起來即可。在連接上還有一個Razer滑鼠底座,只要將micro USB線連接到此裝置就能幫Razer Viper Ultimate進行充電。上方還有一個USB槽,因此可以將2.4GHz迷你接收器插入至滑鼠底座時,能延長無線的接收距離。這對於桌機使用者來說,可以直接從電腦背後的連接埠延伸至桌上來使用。在線材方面,Razer Viper Ultimate使用的線材為 Speedflex 纜線,也就是屬於傘繩線,只是在外觀來說更為柔軟。如此在大幅度擺動時,會更為順手不會卡住。

▼ Razer Viper Ultimate 底部提供 USB 2.4GHz迷你接收器收納使用,不用時可以放在內部,並且內部還有斜的凹槽設計,可以更容易取出迷你接收器。

▼ Razer Viper Ultimate 的線材為 micro USB to USB,在micro USB頭為專屬設計,符合插入滑鼠以及充電座的接頭。

▼ Razer Viper Ultimate 的線材表面為Speedflex 纜線,也就是屬於傘繩線,摸起來十分柔軟。

▼ Razer Viper Ultimate 的充電底座,前方的2個金屬點負責滑鼠放上去充電使用,背後則是插入micro USB使用。另外,上方還有USB埠,可以連接其他USB裝置,在這邊通常是安裝USB 接收器來使用。

讀取高達3500MB/s,XPG SX8200 Pro PCIe 3.0 M.2 2280 SSD固態硬碟評測

$
0
0

前陣子老貓評測「XPG GAMMIX S50 PCIe Gen4x4 M.2 2280 1TB 固態硬碟」,介面為走PCIe通道的M.2 2280,最強的特色為支援最新「PCIe Gen4」即PCIe 4.0規格。不過現階段能支援的平台只有AMD,Intel尚未加入。退一步來說,PCIe 3.0規格在支援度較為廣泛。本篇介紹的為「XPG SX8200 Pro 512GB」,規格為M.2 2280尺寸,搭載 SLC 快取演算法、3D NAND、LDPC ECC 除錯機制,支援PCIe Gen3,IntelAMD平台全都支援!這次的實測速度,循序讀取最快為3508MB/s。

XPG SX8200 Pro採用M.2 2280介面

XPG SX8200 ProM.2 2280介面,主要走PCIe通道,這在目前M.2的SSD來說會是最快的方式。另一種則是走SATA通道,速度相較會比較慢。對於比較新的主機板來說,相信都會選擇走PCIe通道的SSD。接下來的細節,可能就是看走最新PCIe 4.0或是目前常見的PCIe 3.0,在CP值與支援性來說,現階段還是會以PCIe 3.0的SSD為主。當然如果平台支援,也有足夠預算當然上PCIe 4.0最好,上次老貓撰寫的「XPG GAMMIX S50 PCIe Gen4x4 M.2 2280 1TB 固態硬碟評測」。在讀取的最快速度來說,就已經逼近5000MB/s,屬於很快的速度。

XPG SX8200 Pro 的容量有許多可以挑選,以目前來說價格512GB約為新台幣2,299元、1TB為新台幣4,199元、2TB為9,990元,價位也比以往更為親民。夲篇老貓測試的就是最基本的XPG SX8200 Pro 512GB版本。在外觀來看,XPG SX8200 Pro 有額外贈送一片散熱片,預設沒有貼上,讓使用者自行決定要不要貼上,在本篇的測試老貓就沒有貼上進行測試,以最原始的外觀來進行測試。

XPG SX8200 Pro 在包裝上就有放出產品的外觀照,右下角有容量版本註明。XPG SX8200 Pro擁有256GB / 512GB / 1TB / 2TB 版本,本篇測試為512GB。

▼ XPG SX8200 Pro 在包裝正面上方,以及背後都有放出特色規格說明。採立體堆疊的3D快閃記憶體、支援 NVMe 1.3 標準、SLC 快取演算法、LDPC ECC 除錯機制、E2E Data Protection (端到端資料保護) 和 RAID Engine (磁碟陣列加速器) 等硬體特色。

▼ 包裝內有 XPG SX8200 Pro 外觀以及散熱片,主要就這兩項產品。

▼ XPG SX8200 Pro 提供的散熱片為基本散熱片,如果有需要可以自行撕去3M膠膜來貼上。

▼ XPG SX8200 Pro 的連接介面為 M.2 2280 PCIe,在傳輸速度上也是目前最快的介面。

想要查看XPG SX8200 Pro 的內部用料,不用特別撕除任何散熱片,直接用肉眼就可以看到相關資訊。XPG SX8200 Pro 的主控器為 慧榮科技 SMI SM2262ENG (官網Datasheet PDF) 支援NVMe 1.3,屬於PCIe Gen3 x4的主控器。強調最高效能循序讀取速度為3500MB/s,循序寫入速度為3000MB/s。採用的記憶體顆粒為自家的ADATA顆粒,旁邊的緩衝記憶體為三星 K4B2G1646F (官網Datasheet)。

▼ XPG SX8200 Pro 的正面照,直接肉眼就可以看到SSD控制晶片、記憶體顆粒、緩衝記憶體。

▼ XPG SX8200 Pro 採用主控晶片為 SMI SM2262ENG

▼ XPG SX8200 Pro 採用自家封裝 ADATA 顆粒記憶體。

▼ XPG SX8200 Pro 採用三星緩衝記憶體。

▼ XPG SX8200 Pro 另一面則有貼上相關型號。

▼ 在此老貓一樣撕去分享給各位,基本上都能一眼看到內部用料型號資訊。

XPG SX8200 Pro 使用 AMD Ryzen 5 3600處理器與X570晶片平台實測

在上一篇XPG GAMMIX S50支援到PCIe 4.0,因此特別使用AMD平台,而這次的產品維持原平台來進行測試。XPG SX8200 Pro 為支援PCIe 3.0,以目前來說在Intel與AMD平台皆有支援,在使用上沒有什麼問題。這裡就以AMD Ryzen 5 3600處理器,搭配華碩 ASUS TUF Gaming X570-PLUS 主機板來實測 XPG SX8200 Pro 512GB 分享。

▼ 這次老貓的測試 XPG SX8200 Pro 的電腦平台為AMD Ryzen 5 3600處理器、華碩 ASUS TUF Gaming X570-PLUS、XPG SPECTRIX D60G DDR4 RGB炫光記憶體。

▼ 老貓作業系統採用 Windows 10 專業版 64位元。

本篇測試平台:

  • 處理器:AMD Ryzen 5 3600
  • 記憶體:XPG SPECTRIX D60G DDR4 RGB炫光記憶體 8GB x2
  • 固態硬碟:XPG SX8200 Pro PCIe Gen3 x4 M.2 2280 512GB
  • 電源供應器:FSP HYDRO PTM 550W
  • 作業系統:Windows 10 專業版 64位元

▼ 使用 CPU-Z 查看電腦硬體資訊。

▼ 使用 CrystalDiskInfo 8.3.1 x64查看資訊,可以看到支援 NVMe 1.3,後面還可以看到是支援 PCIe 3.0。

▼ 使用 CrystalDiskMark 6.0.2 x64 測出數據循序讀取為3508MB/s,循序寫入為2193.7MB/s。

▼ TxBENCH 所列出的硬體相關資訊。

▼ 使用 TxBENCH 進行測試的速度資訊。

▼ 使用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1.1.0 的速度資訊。

▼ 使用 ATTO Disk Benchmark 4.01.0f1 的速度相關資訊。

▼ 使用 AS SSD Benchmark 2.0.6821.41776 相關資訊。

對於裝機來說,目前很多新玩家都是以PCIe SSD為主,安裝容易又不用另外拉線,在支援性來說最廣的為 PCIe 3.0 M.2 2280 SSD。就算在外接硬碟方面,也可以選擇PCIe 3.0 M.2 2280來進行安裝,不只外型更小攜帶方便外,存取的速度也快上許多,之後老貓也會評測關於M.2外接盒的相關文章內容。如果是以上次老貓介紹的XPG GAMMIX S50 PCIe 4.0 M.2 2280 SSD,適合想要更快的玩家使用,不過要注意一下平台與晶片組的支援性。現階段比較划算的還是會以PCIe 3.0 規格為主,整體來說也不用考慮支援性問題,只要有支援PCIe M.2 2280全都可以使用。在速度來說,老貓實測XPG SX8200 Pro 512GB循序讀取為3508MB/s,循序寫入為2193.7MB/s,這些速度再如何都比SATA通道快上許多。在價位方面來看,XPG SX8200 Pro 512GB約為新台幣2,299元,也就是只要2000出頭。若往上走1TB為新台幣4,199元、2TB為9,990元就相對比較高,CP值約落在512GB版本。對於有支援PCIe 3.0 M.2 2280的電腦或筆電來說,適合進行更換升級使用。

XPG SX8200 Pro

  • 廠商名稱:XPG
  • 廠商網址:https://www.xpg.com/TW/
  • 產品名稱:XPG SX8200 Pro PCIe Gen3x4 M.2 2280 固態硬碟
  • 產品網址:https://www.xpg.com/tw/feature/583/
  • Datasheet:http://www.adata.com/downloadfile_driver.php?file=Datasheet_XPG%20SX8200%20Pro_EN_20190719.pdf
  • 容量:256GB / 512GB / 1TB / 2TB
  • 外觀尺寸:M.2 2280
  • 快閃記憶體類型:3D TLC
  • 控制晶片:SMI
  • 尺寸 (長 x 寬 x 高):22 x 80 x 3.5 mm
  • 重量:8g / 0.28oz
  • 介面:PCIe Gen3x4
  • 效能 (最大值):讀取 / 寫入速度每秒達 3500/3000MB
  • 最大 4K 讀寫: IOPS 高達 390K/380K
    * 傳輸速度會依 SSD 容量、測試平台的硬體、測試軟體及作業系統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 作業溫度:0°C ~ 70°C
  • 儲存溫度:- 40°C ~ 85°C
  • 防震:1500G / 0.5ms
  • MTBF:2,000,000 小時
  • 保固:5 年有限保固
    * SSD 以 TBW or Warranty period 兩者條件其一先到者為認定標準
    ** 更多保固資訊請見 : www.xpg.com/tw/prowar/

超萌貓 RGB 貓耳耳機,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USB 遊戲耳麥 評測

$
0
0

耳機不只要聲音好聽,外觀也十分重要,尤其是對於直播要上鏡頭,有顯眼越好看越佳。在之前Razer已有推出Razer Kraken粉紅款貓耳耳機(貓耳耳麥),但為了要更萌,還推出另外安裝貓耳的專用耳朵設計裝置,也就是要另外安裝才能擁有貓耳設計。在本篇的「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USB 遊戲耳麥」,在中國產品中文名稱為雷蛇北海巨妖萌貓版,一推出就擁有貓耳設計,並且在貓耳、耳罩上還加入RGB燈光設計,並支援Razer Chroma連動效果。此外,若透過 Razer Streamer Companion 程式,還可以在直播平台上與支援LED表情符號的 Razer Seiren Emote麥克風進行燈光互動。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北海巨妖萌貓版,提供RGB貓耳設計

產品走向方面,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擁有麥克風設計,因此嚴格說會是歸納在耳麥(耳機麥克風),單純說耳機可能會忽略掉麥克風。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的最明顯的外觀就是加入2個貓耳設計,整體的有黑色與粉紅色色系,老貓本篇分享的就是粉紅色色系。如果覺得太粉,可以選擇黑色版本,一樣擁有貓耳與RGB燈光效果。而在粉紅色的版本來說,並非全粉紅設計,在與肌膚接觸的部分都是採用灰色,因此不用擔心很容易就會髒掉,也讓整體粉紅配色更為顯眼。

▼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彩盒為透明殼設計,從外觀就能直接看到內部設計。

▼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彩盒背面則是有許多相關的特色說明。

▼ 彩盒內主要有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說明書、貼紙等。

▼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在左耳罩提供 THX SPATIAL AUDIO 音效,其按鍵就設計在左側,這些在說明書上有特別說明。

▼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預設燈光效果為光譜循環效果,其他還有2種顏色可以透過軟體接換。其他THX音效說明以及角色扮演設定過程,以上這些在中文說明書內都有註明,使用前老貓建議使用前先閱讀一次。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搭配大耳罩、耳麥與相關設定按鍵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屬於耳罩式耳麥,在上方有加入頭帶襯墊,老貓雖然覺得不是很厚但是屬於舒適。比較特別是2個大耳罩材質採用記憶泡綿,配戴起來像老貓有戴眼鏡不會覺得受到壓迫不舒服。耳罩表面是採用導熱纖維,內部再加入冷卻凝膠層,長久配戴來說不會讓臉頰太過於悶熱。話雖如此,如果是在沒開冷氣不通風的室內久了還是會不舒服,但若有開冷氣就會覺得很舒適。這對於耳罩耳機來說都是屬於共同的特色,不過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會再較為舒適一些。

▼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的外觀最顯示的就是頭上的2個貓耳設計,非常顯眼。

▼ 麥克風收納隱藏在左側耳罩內,拉出來就讓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成為一支耳機麥克風。

▼ 在這次的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版本來說,貓耳直接設計於耳機上,不需要重新再手動安裝。

▼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在上方的頭帶設計,有著顯眼的RAZER文字與粉紅色設計。

▼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頭帶內部有軟墊設計,靠在頭上不會覺得太緊。

▼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的2邊耳罩非常柔軟舒適,配戴起來很舒服。

▼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的2側可以調整尺寸,方便不同頭型使用,其內部可以看到為金屬框架,耐用度更佳。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北海巨妖萌貓版,採用USB介面設計直接插入電腦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的連接介面為USB,並非單純的3.5mm音源接頭,因此也可以直接說內部採用了USB音效晶片,直接插入電腦就能使用。不用理會電腦的連接埠,也不用擔心久了接頭氧化造成音訊不佳,直接插入電腦前置USB埠也能使用。同時,透過USB介面也能讓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提供RGB背光功能。在連接上來說,老貓會建議連接供電足夠的USB埠,在支援性上會最佳。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有提供「角色扮演模式」,可以在沒有連接電腦的時候插入有供電的USB埠使用,例如行動電源等。使用方式為先按住左側的THX Spatial Audio按鍵,插入行動電源相關裝置後,再放開THX Spatial Audio按鍵即可完成。

▼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的連接介面為USB介面,直接插入到電腦會自動安裝驅動程式就能使用,但若再安裝Razer Synapse 3軟體將可以調整更多聲音表現。

▼ 透過USB介面供電,就能讓耳罩上的貓耳以及兩側耳罩進行多種RGB燈效展示。若不使用電腦,也可以另外連接行動電源使用方便戶外Cosplay拍照使用。

▼ 透過Razer Synapse 3可以調整許多RGB效果展示。

在操作設定來說,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的右側為單純耳罩沒有任何功能按鍵,至於左側則有提供音量滾輪鍵、THX Spatial Audio 開關切換鍵,以及收納式麥克風。由於是安裝到電腦,直接插入電腦就能使用,但若要將效果發揮到最佳老貓建議請安裝Razer Synapse 3軟體來進行設定。尤其要使用THX Spatial Audio 使用8顆虛擬喇叭達到7.1聲道,提供更棒的聲音空間環境,更要透過軟體來進行細節設定。當設定好並將Razer Synapse 3常駐在系統列中,只要隨時按下THX Spatial Audio鍵就能立即開啟與關閉音效,就不用特別再打開來切換設定。不過此功能僅限於 Windows 10 64 位元版本才能使用,詳細功能在軟體章節老貓再來介紹。

▼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左側耳罩有許多功能按鍵,但請先安裝Razer Synapse 3軟體。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的麥克風收納在左側耳罩內,要使用時請直接往外拉即可,不用擔心插拔式的麥克風不見問題。收音功能強調可以阻擋所有背景噪音的伸縮式設計,關於收音的細節一樣也是從軟體來進行調效。在麥克風前端有按鍵設計,透過按鍵可以開啟或關閉麥克風的收音功能。前端有紅色LED燈,當量紅燈時代表麥克風為關閉狀態,開起時則不會顯示亮燈。老貓使用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已經一個多月,在近期更新Razer Synapse 3後有個小bug就是實體按鍵與軟體不同步。從軟體可以進行開啟與關閉麥克風,但當由硬體的按鍵開啟後,無法透過軟體與實體按鍵來關閉,此時只要重新插拔一次USB線即可解決。

▼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為收納麥克風設計,不用時收納在左側耳罩內。

▼ 當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的麥克風前端LED顯示紅色燈時,代表麥克風為關閉狀態,當開啟麥克風時不會顯示任何燈光顏色。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支援Razer Synapse 3軟體調整更多細節特色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為USB介面與電腦直接連接,屬於透過USB音效卡來提供聲音的輸出與輸入,若有安裝Razer Synapse 3將會有更多細節可以進行調整。在軟體中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可以針對音效、混音器、強化、均衡器、麥克風、燈光進行設定。軟體為中文介面,因此在設定上不會太難,可以戴著耳機邊調整邊測試,來調出自己喜歡的音效。換句話說,透過軟體可以調整THX Spatial Audio環繞音效、燈光展示效果,以及相關的聲音場景表現。

▼ Razer Synapse 3在插上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會自動進行更新,當完成之後就會在裝置列表內看到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點下後就能進行設定。

▼ 在聲音輸出方面,音效裝置請記得要選擇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在「音效」的下方,有提供 THX Spatial Audio 表現示範,最大差別為2聲道的立體聲,以及環繞7.1聲道。

▼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在「混音器」頁面中,提供 THX Spatial Audio 鍵的開關設計,可以讓使用者除了實體按鍵外還能透過軟體來開啟。這邊還有個地方要注意,並不是開啟 THX Spatial Audio後就能立即有效果,這部分要從設定內來挑選各個程式在 THX Spatial Audio開啟後的表現。在這裡請記得切換成環繞音效,而旁邊還可以針對環繞音效的出聲點進行調校。

▼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在「強化」頁面中,分別有強調耳麥低頻的「低音增強」、正常化音量避免突如其來的大音量表現的「聲音正常化」、提高通話通通訊軟體的「通話清晰度」,這些都可以隨時進行調整。

▼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在「均衡器」頁面中,主要是調整聲音表現的等化器,提供預設、遊戲、電影、音樂與自訂。以預設來說全部數據都是平的,但若有切換成其他場景會明顯表現不同,在此老貓建議大家可以來調整看看,會發現有不同的音效表現。

▼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在「麥克風」頁面中,可以針對麥克風的音量、敏感度進行微調。另外,下方的側音,是讓耳機可以直接發出麥克風的聲音狀況,老貓建議在設定麥克風相關內容時,可以打開側音功能來了解當前麥克風的設定狀態。

▼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在「麥克風」頁面下方,則還有3種麥克風表現,包含主動麥克風抗噪、音量正常化、語音清晰度。

▼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在「燈光」頁面中,可以調整背光亮度,關閉燈光的時間,以及燈光顯示模式。

▼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在角色扮演燈光,以及一般燈光效果展示。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在連接上採用USB介面,也就是聲音的處理會透過內建的USB音效卡來進行,使用上老貓建議搭配Razer Synapse 3來設定才能發揮出最大功能特色。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左右耳罩內採用50mm釹質磁鐵單體,在聲音調校上老貓個人感受是以中音表現為主,低音的表現不會太重,老貓是滿喜歡這樣的走向。不過在其他細節方面,若透過Razer Synapse 3開啟THX Spatial Audio,以及調整等化器的細節,整個音效感受空間完全不同。這邊老貓特別提一下,就算在相同的等化器下,開啟THX Spatial Audio的效果一定有所不同,聲音的喜好見仁見智,這部分可以邊聽邊進行調整。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配戴舒適度很舒服,讓有戴眼鏡的老貓來使用不會感受到任何壓破感,加上冷卻凝膠層耳罩,戴起來有著不同的舒適感。若有興趣老貓也建議至實體店家試聽,確認是否有與老貓相同感受,這部分比較屬於見仁見智的聽覺感受。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的價位落在新台幣5,090元,在要求聲音與配戴舒適度高的表現外,要想要有亮眼的外型以及RGB設計背光效果,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值得參考。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規格

廠商名稱:Razer 雷蛇
廠商網址:https://www2.razer.com/tw-zh
產品名稱: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USB 遊戲耳麥
產品官網:https://www2.razer.com/tw-zh/gaming-audio/razer-kraken-kitty-edition

概覽

  • 支援 Razer Chroma 功能的貓耳與耳罩
  • 直播互動燈光效果
  • 主動抗噪麥克風
  • THX Spatial Audio
  • 冷卻凝膠耳墊

耳機

  • 反應頻率:20 Hz – 20 kHz
  • 阻抗:32 Ω @ 1 kHz
  • 靈敏度 (@1 kHz):109 dB
  • 驅動單體:50 mm,使用釹質磁鐵
  • 內耳罩直徑:65 公釐 x 44 公釐
  • 連接類型:USB 數位
  • 耳機線長度:1.3 公尺 / 4.27 英呎
  • 約略重量:275 公克 / 0.60 磅
  • 橢圓形耳墊:採用全耳包覆且注入冷卻凝膠的耳墊設計,帶來絕佳隔音效果與配戴舒適度
  • 耳罩上配置的控制功能:調整音量大小、THX Spatial Audio 開關切換鍵
  • 使用音訊:配備 USB 接頭的裝置
  • 使用音訊 + 麥克風:配備 USB 接頭的裝置

麥克風

  • 反應頻率:100 Hz – 10 kHz
  • 信噪比:> 60 dB
  • 靈敏度 (@1 kHz):-45 ± 3 dB
  • 收音模式:單向收音 ECM 吊桿
  • 靜音功能:按一下即可調為靜音

Ducky Shine 7 聖誕節限定版鍵盤上市!滿滿聖誕味

$
0
0

在今年聖誕節時,Ducky與Varmilo阿米洛合作推出「Ducky Shine 7 聖誕節限定版鍵盤」,將外觀打造成聖誕節的風格與顏色,正式在全球上市!由阿米洛打造聖誕節版本PBT熱昇華鍵帽,有幾個鍵更採用五面熱昇華工藝打造而成。直接外殼Ducky搭配消光紅鋅合金上蓋,以及銀色下蓋,讓整體更有聖誕節氣氛。

Ducky Shine 7 聖誕節限定版基底為強大Shine 7

Ducky Shine 7 聖誕節基底就是 Ducky Shine 7,因此基本重要特色一定保留下來。內部為RGB背光設計,以及採用Cherry RGB機械軸,能搭配Ducky的軟體操作等這些功能。甚至能支援Razer Chroma燈光連動(詳細可以參考:Ducky One 2 RGB x Razer 限定版聯名曝光,採用Razer軸下週台灣上市),這些原始Shine 7就擁有的功能,老貓在本篇就不再多加介紹。

▼ Ducky Shine 7 聖誕節限定版 就是滿滿的聖誕節味。

▼ Ducky Shine 7 聖誕節限定版的彩盒上也是特別設計,與一般標準版不同。由於是與阿米洛合作,因此在彩盒上可以看到 Varmilo的相關標示。

外觀用料設計方面,Ducky Shine 7 聖誕節上蓋維持採用鋅合金上蓋,不過改成如同鋼鐵人的消光紅鋅合金上蓋,搭配聖誕節的紅色氣氛更接近。而下蓋為採用銀色的外型設計,搭配紅色更是聖誕節的配色。而線材為紅色 USB Type-C線,如果要連接 Type-C to Type-C則需要自行購買。此外,鍵帽方面與阿米洛合作推出聖誕節版本的鍵帽設計,在ESC、主鍵位區Enter、數字鍵區Enter採用綠色點綴讓配色更出色。其生產工藝為五面熱昇華設計,在生產難度上高上許多。

其他的按鍵方面採用紅白配色,印字則是採用單面熱昇華方式進行處理。比較特別的是,在最下方一排Ctrl、Alt、Windows、方向鍵以及右上方快捷鍵,都有上特別的造形符號。整體來看,更有過聖誕節的氣氛。Ducky Shine 7 聖誕節限定版鍵盤預計在聖誕節前上市,售價約為新台幣5,990元,在台灣的Ducky經銷商門市都能購買得到。

▼ Ducky Shine 7 聖誕節限定版的鍵帽為PBT單色鍵帽,內部為Cherry RGB機械軸。

▼ Ducky Shine 7 聖誕節限定版機械軸為RGB背光。

▼ Ducky Shine 7 聖誕節限定版 底座為兩段式腳架,提供3種不同的傾斜高度。

▼ Ducky Shine 7 聖誕節限定版 上蓋為鋅合金材質。

▼ Ducky Shine 7 聖誕節限定版的按鍵圖案也都有特別設計,滿滿聖誕味。

Viewing all 16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